第四節 發展定位和戰略布局
1、發展定位
根據國家、省對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戰略定位,結合南平實際,延續和提升發展定位:
——海峽西岸綠色腹地。充分發揮武夷山“雙世遺”品牌優勢,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創新綠色發展模式,發展綠色產業,打造綠色城市,建設中國南方生態綠谷,統籌推進南平中心城市和武夷新區發展,加快構建大武夷旅游經濟圈,實現經濟社會跨越發展,打造承接產業轉移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國際性旅游度假養生基地、閩浙贛交界重要的交通樞紐。
——南接北聯戰略通道。從服務中心城市和重點產業發展,加快融入發達地區經濟半徑出發,以高(快)速鐵路、高速公路、機場、閩江內河航道以及城市沿江快速通道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科學規劃城際之間與城市內部交通基礎設施布局,形成閩北與全國各大區域的立體交通網,把閩北打造成為福建連結內陸地區的戰略通道。
——連片發展前鋒平臺。圍繞構筑閩北對臺交流合作的前鋒平臺,發揮區位和資源優勢,增進山海協作,打造海峽兩岸產業深度合作平臺;圍繞構筑閩北對接長三角的前鋒平臺,加速園區建設,優化投資環境,集聚生產要素,打造具有洼地效應的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平臺;圍繞構筑海西拓展內陸腹地的前鋒平臺,加快與內陸腹地的要素流動、資源整合和優勢互補,打造推動跨越發展新的對外開放平臺。
2、戰略布局
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完善整體功能,把握發展的階段性特征,遵循發展的一般性規律,逐步完善和形成“一點一線一重心”的區域發展布局,加快推進南平跨越發展和海西綠色腹地建設。
——一點。高起點高標準推進武夷新區開發建設,加快各省級工業園區和縣域工業平臺建設,引導企業向產業園區集中,積極承接沿海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實現集約利用土地、集中控制污染、共享配套設施。
——一線。充分發揮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對縣域經濟發展的促進和帶動作用,努力形成南北呼應、中部崛起,東西拓展、全線提升的縣域經濟發展格局。
——一重心。圍繞建設組團式山水城市,提升城市功能,加速新區發展,合理改造舊城,完善配套設施,努力把南平中心城市做大做強、做精做美。
- 2011-04-26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七:綠水青山是民生幸福的靠山
- 2011-04-21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六:創新社會管理 促進社會和諧
- 2011-04-18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五:創新機制體制,激發跨越發展內在活力
- 2011-04-17福建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四:加快文化強省建設 打造共有精神家園
- 2011-04-13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三:
協調發展各級各類教育 著力打造海西人才高地 - 2011-04-12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二:勾畫適度超前的基礎設施建設藍圖
- 2011-04-10福建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一:厚實民生之本 提高幸福指數
- 2011-04-06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加強經濟合作 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 2011-04-05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九:先行先試 構建兩岸交流合作前沿平臺
- 2011-03-31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八:龍頭飛舞,加快城鎮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