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十一五”以來,堅持城鄉統籌,深化農村改革,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持續提高,促進全市農業經濟穩定增長。2010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12.3億元,年均增長3.5%。全市市級以上龍頭企業69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15家。農產品加工業產值突破百億,達到146億元。“六通”工程成效顯著,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
▲“六通”工程:指農村通路、通電、通話、通水、通廣播電視、通客車。
3、工業化進程快速推進,重點支柱產業不斷壯大。“十一五”時期,堅持發展與調整有機結合,依托大企業、大集團的帶動作用,全力做大做強“10+3”重點產業,加快工業園區和工業集中區建設,工業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經濟效益好的良好態勢,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2010年全市實現工業總產值1269.8億元,年均增長24.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由“十五”末的644戶增加到2010年的1409戶。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連續7年位居全省第一。重點支柱產業、園區工業日益壯大,機械產業、建材產業、農產品加工業、煙草產業和龍州工業園區、龍巖經濟開發區工業、上杭工業園區產值先后破百。
▲“10+3”產業:“十一五”期間,我市確定重點發展煙草、機械、鋼鐵、銅、建材、紡織、電力、煤炭、農副產品加工、旅游等10個產業,重點培育醫藥化工、電子信息、現代物流等3個產業,統稱“10+3”產業。
4、固定資產投資迅猛增長,投資環境明顯改善。“十一五”以來,緊緊圍繞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經濟發展后勁,深入實施項目帶動,不斷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力度,建成龍長高速、永武高速公路,開工建設龍廈高速鐵路、雙永高速公路、贛龍鐵路擴能工程等一批重點交通項目。五年間,全市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53億元,是“十五”時期的4.3倍,年均增長36.4%,年均增速比“十五”時期高23.6個百分點。投資結構呈現民營投資主導、工業投資迅猛增長的特點,非國有經濟投資占全部投資的76.8%,全市工業投資占全部投資的45.1%。
5、商品市場繁榮活躍,市場體系不斷完善。“十一五”期間,全市消費市場快速發展,以汽車為代表的大宗耐用消費品進入大眾家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成倍增長。2010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5.8億元,為2005年的2.3倍,年均增長18.6%,比“十五”時期高6.4個百分點。新型業態迅猛發展,連鎖企業、超級市場、專賣店、專業店等零售業態迅速壯大,多主體、多層次、多業態、多元化商貿流通格局不斷完善。
- 2011-04-26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七:綠水青山是民生幸福的靠山
- 2011-04-21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六:創新社會管理 促進社會和諧
- 2011-04-18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五:創新機制體制,激發跨越發展內在活力
- 2011-04-17福建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四:加快文化強省建設 打造共有精神家園
- 2011-04-13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三:
協調發展各級各類教育 著力打造海西人才高地 - 2011-04-12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二:勾畫適度超前的基礎設施建設藍圖
- 2011-04-10福建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一:厚實民生之本 提高幸福指數
- 2011-04-06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加強經濟合作 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 2011-04-05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九:先行先試 構建兩岸交流合作前沿平臺
- 2011-03-31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八:龍頭飛舞,加快城鎮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