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著力文化繁榮,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重視提升文化軟實力,充分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社會功能,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建立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加快發展文化產業,盡快使文化產業成為我市重要的新興產業,提高文化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
1、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繼承和發揚閩西老區優良傳統,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化千里文明長廊工程,努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爭創一批全省、全國文明縣城。著力提高公民素質,開展“六五”普法教育,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倡導愛國守法和敬業誠信,推進社會志愿服務。凈化社會文化環境,加強正確輿論引導和人文關懷,培育一批引領社會道德風尚先進典型,營造扶正祛邪、懲惡揚善、誠實守信的良好風尚。推進關心下一代事業,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2、大力發展文化事業。繼續實施文化惠民和文化精品工程,加大政府對公益性文化設施建設的投入,建設一批與城鎮發展相匹配、惠及廣大群眾的公共文化設施,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挖掘紅色、客家、閩南文化資源,加強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加大福建(永定)客家土樓、長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名鎮、名村、名街保護和維修力度。繼續實施古田會議舊址群等重點革命舊址維修工程,加快建設中央蘇區主題公園,進一步提升閩西紅色文化品牌。守護好、傳承好、運用好客家文化,爭取設立國家級閩西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上杭客家族譜館,加快建設一批龍臺經貿文化交流基地,精心培育對臺精品文化項目,積極承辦省級以上在巖舉辦的對臺經貿文化交流活動,擴大“海峽客家”品牌影響力。加強基層文化隊伍和文化設施建設,整合和開放各種文化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性文化活動。
▲“海峽客家”。2008年市委、市政府根據我市是客家祖地、客家人主要聚居區,處于海峽西岸的特殊位置,且客家文化積淀深厚、豐富多彩而提出著力打造的文化品牌。
- 2011-04-26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七:綠水青山是民生幸福的靠山
- 2011-04-21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六:創新社會管理 促進社會和諧
- 2011-04-18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五:創新機制體制,激發跨越發展內在活力
- 2011-04-17福建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四:加快文化強省建設 打造共有精神家園
- 2011-04-13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三:
協調發展各級各類教育 著力打造海西人才高地 - 2011-04-12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二:勾畫適度超前的基礎設施建設藍圖
- 2011-04-10福建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一:厚實民生之本 提高幸福指數
- 2011-04-06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加強經濟合作 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 2011-04-05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九:先行先試 構建兩岸交流合作前沿平臺
- 2011-03-31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八:龍頭飛舞,加快城鎮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