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完善農村發展體制機制。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在依法自愿有償的基礎上,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健全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和新型服務組織。確保土地增值收益和農村存款主要用于農業農村,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合理流動配置。推進農村工作機制創新,繼續選派黨員干部駐村任職,完善農村“六大員”管理制度。整合林業資源,深化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完善生態公益林管護機制,促進林業全面發展。完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和宅基地管理機制,切實保障農民合法權益。推動鄉鎮體制創新,打破行政區劃,有序推進撤鄉并鎮,在古田、白沙、高陂三個省級試點鎮開展擴權強鎮綜合改革和撤鄉并鎮試點。
▲農村“六大員”。2003年以來,省委、省政府從創新農村工作機制入手,先后推行了村級農民技術員、鄉村醫生(公共衛生員)、計劃生育、綜治、國土資源和規劃建設協管員制度。2006年,又增加村級文化協管員,率先在全國以財政補貼形式,建立了農村“六大員”制度,有效地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是我省農村工作機制的重要創新。
3、完善民營經濟發展體制。進一步改善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破除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全面落實鼓勵和擴大民間投資的政策措施。按照“非禁即入”原則,吸納、激活、盤活各類民間資本,推進民間投資項目的建設和儲備,鼓勵各類民間資本依法進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等行業和領域。對民營企業在投資核準、融資服務、土地使用等方面與其他所有制企業實行同等待遇。搭建對接平臺,實現政府推介項目與民間資本的有效對接。健全服務體系,加強有效監管,營造有利于民間投資的良好環境。
4、完善民營醫療機構發展體制。擴大醫療服務容量,鼓勵各種性質醫療機構之間進行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是解決“看病貴、看病難”的根本之策。貫徹落實國家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政策,制訂出臺我市實施意見,消除阻礙非公立醫療機構發展的體制性障礙,放寬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準入范圍,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舉辦各類醫療機構。合理確定非公立醫療機構執業范圍,對符合申辦條件、具備相應資質的,應予以批準并及時發放相應許可。社會資本舉辦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在用電、用水、用地等方面與公立醫療機構享受同等待遇。根據衛生醫療事業發展規劃推出一批項目吸引社會資本投資,促進非公立醫療機構持續健康發展。
- 2011-04-26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七:綠水青山是民生幸福的靠山
- 2011-04-21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六:創新社會管理 促進社會和諧
- 2011-04-18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五:創新機制體制,激發跨越發展內在活力
- 2011-04-17福建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四:加快文化強省建設 打造共有精神家園
- 2011-04-13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三:
協調發展各級各類教育 著力打造海西人才高地 - 2011-04-12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二:勾畫適度超前的基礎設施建設藍圖
- 2011-04-10福建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一:厚實民生之本 提高幸福指數
- 2011-04-06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加強經濟合作 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 2011-04-05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九:先行先試 構建兩岸交流合作前沿平臺
- 2011-03-31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八:龍頭飛舞,加快城鎮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