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專題> 第九屆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 大會花絮
> 正文
“6·18”感言:創新推動轉變
東南網-福建日報6月19日訊 一個烏龍茶的傳說,可以衍化成一部系列動畫片,開發動漫產品、建設主題樂園、打造生態體驗園、建設網絡社區等等,形成產業鏈——這就是文化創意的力量。
“21世紀什么最貴——創新”。這樣的宣傳語出現在“6·18”創意產業館,恰如其分。這個人氣超高的展館里,人們摩肩接踵來看的是創意產品,是創新的金點子。
創新,不僅是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也是轉變發展方式的必由之路。作為創新成果的集中展示平臺,“6·18”自然也成為轉方式的有力支撐。
于是,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兩院院士、產業技術名家、科技領軍人物等在內的嘉賓,紛至沓來參加對接、論壇,掀起一場場頭腦風暴;
于是,你有所需、我有所應,技術對接、難題破解、成果轉化,成就一段段發展傳奇。
“每次來都能找到商機。”一位參加多屆“6·18”的外省客商如是說。
就一個企業而言,商機或許是發展壯大的一個契機;對于全力推動跨越發展的福建而言,“6·18”的意義不只是商機,更是服務發展方式轉變的推進器。
就成果來看,8年“6·18”,集中了2000多家科研院校項目資源,征集成果4.5萬多項,對接項目帶動社會投資4000多億元,無論引智還是引資,都是成果豐碩。
就成效來看,沼氣技術、菌草技術、LNG公交車等一系列創新技術成果的對接及產業化,不僅改善了生活,更推動了新產業的形成、傳統產業的提升。
當然,轉方式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蘊含在一個個創新之中,從量變到質變。在今年的“6·18”展館中,有一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館,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領域的技術成果,這只是“6·18”助推轉方式的一個側面。借助“6·18”,大量的技術成果轉化后,一個個新產品、新企業、新產業勢必逐步形成,發展方式轉變也將水到渠成。
相關新聞
更多>>視頻現場
更多>>囧視頻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