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社會主義才能實現共同富裕。“社會主義的經濟是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生產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而不是為了剝削。由于社會主義制度的這些特點,我國人民能有共同的政治經濟社會理想,共同的道德標準。以上這些,資本主義社會永遠不可能有?!?鄧小平斬釘截鐵地指出:“我們大陸堅持社會主義,不走資本主義的邪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不同的特點就是共同富裕,不搞兩極分化。創造的財富,第一歸國家,第二歸人民,不會產生新的資產階級。國家拿的這一部分,也是為了人民,搞點國防,更大部分是用來發展經濟,發展教育和科學,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文化水平。” “在中國現在落后的狀態下,走什么道路才能發展生產力,才能改善人民生活?這就又回到是堅持社會主義還是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問題上來了。如果走資本主義道路,可以使中國百分之幾的人富裕起來,但是絕對解決不了百分之九十幾的人生活富裕的問題。而堅持社會主義,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則,就不會產生貧富過大的差距。再過二十年、三十年,我國生產力發展起來了,也不會兩極分化?!钡蕉兰o末,中國有12億人口,“國民生產總值可以達到一萬億美元。如果按照資本主義的分配方法,絕大多數人還擺脫不了貧窮落后狀態,按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就可以使全國人民普遍過上小康生活。這就是我們為什么要堅持社會主義的道理。不堅持社會主義,中國的小康社會形成不了?!?/p>
實現共同富裕不能僅從分配上著手,還要堅持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馬克思早就指出:分配關系和分配形式只表現為生產要素的背面。“分配的結構完全決定于生產的結構。分配本身是生產的產物,不僅就對象說是如此,而且就形式說也是如此。” 馬克思還指出:生產資料的分配“包含在生產過程本身中并且決定生產的結構,產品的分配顯然只是這種分配的結果”。 “雖然這種分配對于新的生產時期表現為前提,但它本身又是生產的產物,不僅是一般歷史生產的產物,而且是一定歷史生產的產物。” 因此,脫離生產資料所有制結構去孤立追求共同富裕是枉然,保證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是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
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是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中國人民的鄭重宣誓,是對動搖走共同富裕道路信念的堅定,是對偏離改革開放社會主義方向的矯正。
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建黨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重申“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是中國共產黨人堅持自己崇高理想的莊嚴承諾。共同富裕既是共產黨人的遠大理想,也是一個貫穿改革開放始終的基本原則,更是一個不斷實現的動態過程。全體共產黨人應該斬釘截鐵地實現這個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