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山下新傳奇——香港回歸十五年成就回顧·政治篇
www.xpshebei.com?2012-06-26 17:50? 劉暢 林建楊?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獅子山下新傳奇——香港回歸十五年成就回顧·政治篇 新華網北京6月26日電(記者 劉暢 林建楊)“同舟在獅子山下且共濟……理想一起去追,同舟人誓相隨,無畏更無懼,同處海角天邊,攜手踏平崎嶇,我們大家用艱辛努力寫下那,不朽香江名句。”這首《獅子山下》曾廣為傳唱,至今仍被許多香港人視為最能代表香港精神的“區歌”。 從中國南海邊的小漁村蛻變為光耀東方的國際大都會,香港從來不是一座缺少傳奇的城市。但從1997年7月1日回歸祖國直到今天的15年,香港寫下了更大、更美、更為舉世矚目的新傳奇。今天的香港,經濟繁榮、民生改善、民主發展、法制鞏固、社會和諧,“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在這片土地上率先實踐,變成生動的現實,取得巨大的成功。 “香港好,國家好;國家好,香港更好。”15年前,這句話在有些人看來是句空話;15年后,這句話卻成了“不朽香江名句”。歷史已經證明并將繼續證明:有特區政府與700多萬香港市民的自強不息、團結進取,有中央政府和內地人民的堅定支持、鼎力相助,香港一定能在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進程中創造新的輝煌,香港的明天一定會更好。 “中國機遇”添動力 香港回歸后能否繼續保持繁榮穩定?如果說15年前在一些人心中還有疑慮,那么15年來的事實已作出最好的回答。 今天,香港證交所繁忙依舊。剛剛受聘港交所內地業務發展部主管的遼寧女子楊秋梅告訴記者,港交所IPO融資總額已連續3年名列全球第一,是目前全球市值最大的交易所之一,其中內地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據了55%的份額。 回歸15年來,中國綜合國力不斷提高、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龐大的“中國機遇”轉化為香港保持繁榮穩定的強勁驅動力。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沖擊香港,中央政府以雄厚的外匯儲備成為特區政府反擊國際金融炒家的堅強后盾,幫助香港“在風暴中屹立不倒”。2003年,非典肆虐,中央政府第一時間為香港提供當時最為急需的藥品和防護用具。 為讓香港經濟能夠在亞洲金融危機和非典疫情之后重新起飛,中央政府與特區政府先是簽署了《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后又出臺開放內地部分城市居民赴港個人游、擴大香港銀行人民幣業務等一系列“挺港”措施,為香港保持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地位“下錨定樁”。 2006年公布的“十一五”規劃提出:要加強內地與香港合作,支持香港發展金融、航運、旅游、資訊等服務業,保持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這是支持香港發展首次出現在國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五年規劃中。 時隔5年,2011年3月公布的“十二五”規劃綱要,涉及香港和澳門的內容不再僅僅是“一句話”,而成為一個“專章”。規劃進一步明確了香港在國家發展中的戰略地位——“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增強金融中心的全球影響力”,“支持香港發展成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和國際資產管理中心”,等等。 2011年8月美國爆發主權債務危機,全球市場恐慌情緒達到了頂點。當年11月,正在美國訪問的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對媒體表示,全球經濟因歐美債務危機陷入陰霾,香港難以獨善其身。香港經濟可能在未來經歷幾個季度的艱難時期。 時隔半年多,在香港回歸15周年前夕,曾蔭權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談及這場金融危機時,表情已經釋然:“到目前為止,香港沒有一家金融機構在這場金融海嘯中倒閉,沒有出現大的金融風險。香港的經濟增速保持了平穩的增長,失業率保持在3.4%左右。” 香港為何能迅速化險為夷?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最近發表網文指出,一個均衡、可持續發展的內地經濟,正好為香港提供了一個不可多得的腹地。 正是因為背靠“腹地”,15年來,香港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剛剛公布的“2012年世界競爭力年報”中,香港連續第二年以100分榮登全球最具競爭力經濟體榜首;香港已經連續18年被美國傳統基金會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香港連續6年蟬聯日本經濟研究中心評選的“潛在競爭力排名”榜首…… 香港經濟學家評論說:“香港是大棋局的前沿,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大棋局的戰略腹地和重心在廣闊的中國內地……香港只要扮演好自己的戰略角色,未來必定會商機無限,繼續風光。”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