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花開十五載——“一國兩制”光輝映耀香江
www.xpshebei.com?2012-06-28 15:25? ?來源:人民日報 我來說兩句
15年,香港特區的“變與不變” 淺水灣海灘,陳女士經營著一家小商店。陽光很好,游客不少,生意紅火。當記者問起回歸15年來的變化時,她有些疑惑:“沒什么呀,還是那樣啊。” 對于陳女士以及無數香港人而言,生活并沒有什么不同。 某種意義上,香港的確沒有“變”。汽車行駛仍然右舵左行;法官依舊黑袍假發;蘭桂坊霓虹閃爍,游人紛至沓來;銅鑼灣人流如織,消費市場火爆;跑馬地燈火通明,寶馬良駒激戰…… 今天,對于躊躇滿志的創業者而言,香港依然有著不可抵抗的吸引力。除了16.5%的利得稅外,這里再沒有任何稅種。同時,政府的廉潔指數與辦事高效一直被舉世公認。連續18年給予香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稱號的美國傳統基金會這樣評價香港:一個沒有貿易障礙的免稅港,政府在經濟方面干預很少……一個積極不干預的自由市場。 香港回歸祖國15年來,中央政府堅定不移地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香港保持了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不變,法律基本不變。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見證過去15年香港歷程,最大感受是:“一國兩制”在實行過程中不受任何干擾,香港仍保持著文明、自由、法治的傳統。 但15年來,香港又的確發生著數之不盡的“變化”: 一些回歸前選擇離開的香港人有了返鄉的打算,1997年前赴加拿大的20萬移民中,已有1/3選擇了回港工作。 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人數由800人增至1200人,不少于150名的選舉委員會委員可聯合提名行政長官候選人。 立法會議席總數由60席增至70席。這意味著,一些關注政治的市民有了被街坊們選為立法會議員的更大可能,而這樣的改變在港英政府時期根本無從談起。 2011年8月,香港中環添馬艦,以“門常開、地常綠、天復藍、民永系”為理念設計的特區政府新總部大樓聳立。這是一個象征,香港開埠100多年從未有過的政府總部,從此以嶄新的姿態進入人們的生活,由港人當家作主的政府價值觀念在變,施政理念在變,為官風格也在變。 民生之變同樣真切。曾蔭權介紹,目前特區政府23%的開支用于教育,是投入比例最高的領域;5年來醫療開支增加了40%,社會福利工作開支增加28%。他說:“這些都是很大的數目,但我們從來沒有自滿,感覺仍要繼續做。”此外,最低工資、關愛基金、就業交通補貼、長者乘車優惠等民生措施密集出臺。 香港的未來藍圖上,一條清晰的藍線跨越海洋,直抵香港島,那是港珠澳大橋。而在地面上,一條26公里長的動脈正在伸展。未來,作為國家高速鐵路網的最南端,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將接上整個國家的鐵路網絡,大大縮短香港與珠江三角洲之間的旅行時間。 “香港到廣州只需48分鐘,將來你可以早上坐火車到西九龍喝個茶,晚上回家,非常方便。”香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嬅笑言,香港市民以后可以到廣州上班,比起從很遠的地方趕到中環上班,說不定還要更快些。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