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號店”董事長于剛廈大談從戴爾辭職去創業
拋掉一切的心態讓我們走到現在
于剛
晨報訊(記者 陳巧恩 通訊員 蔣志權)因為航班延誤,于剛遲到了一個多小時。演講前,他站在講臺一側,靜靜地聽主持人介紹關于他“曾主管戴爾全球在亞太地區180多億美元的采購和物流業務”。
昨天,廈大經濟學院EDP中心舉行“供應鏈管理與金融”沙龍,請來重量級演講嘉賓———“1號店”董事長、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美國德州大學講席教授于剛為廈門企業家講述“我的創業激情,甚至是瘋狂”。
當年辭職被認為發瘋
資料上于剛的頭銜很多,博士、教授、科學家、外企高管,現在是“1號店”董事長。用他的話說,現在成了一臺發動機,不再是螺絲釘。
可是,從亞馬遜副總裁到戴爾副總裁,他從來都不是一顆平凡的螺絲釘。所以,5年前當他從戴爾辭職,所有人都認為他在發瘋,“包括家人”。
不愛逛街開“1號店”
據說,當時連媒體都直接解讀為他被“挖”走了———除了這個理由,還有什么能令他辭職?半年的沉默之后,“1號店”亮相,其團隊現在被評價為中國電子商務界異軍突起,但當時并沒有人看好。“我們4個人,一間小房,一張小桌,就這樣開始了。”于剛說。
“1號店”是一個網絡超市,也有人稱之為“網上沃爾瑪”。為什么創建網絡超市?感性的說法是,于剛不喜歡逛街,希望能為大眾創造更好的生活。理性的考慮是,他看好電子商務,“陽光、有潛力,發展快速”。于剛說,電子商務不受時間、空間和貨架限制。“一家實體大超市,商品種類不過2萬種,但現在‘1號店’擁有90多萬種商品。”
他拋掉一切走到現在
作為創業者,于剛經常演講或接受采訪。結合“1號店”的成長,他給年輕創業者提出三點忠告:1.創業是馬拉松,不是百米沖刺,不要急于求成;2.創業要迎難而上,容易做起來的事情也因容易被復制而缺乏價值;3.創業需要激情,激情能激發創造力,把不可能變為可能,有激情才會不懼坎坷,無激情則不要匆忙起步。
至少有這樣幾個真實的畫面可以與以上三點相呼應:董事長于剛在地鐵站派發商品目錄,在倉庫整理商品。而曾經的戴爾副總裁于剛被人說成是“你們這些外企高管從1做到10,可以;從0做到1,不行。”
今年7月,于剛寫了一篇文章《歲月如歌》,是為武漢大學1977級空間物理系無線電專業畢業30周年聚會所作。文章最后一句是“只要心中有愛,人生永遠春暖花開……”不難理解,他勇于拋掉一切的心態從何而來。
于剛說:“拋掉一切的心態,讓我們走到現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