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軌跡》:揭開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的13個謎底
www.xpshebei.com?2012-09-30 11:42? 任憶 張德才?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一向被認為是組織程度不高的農民,一旦有人能提出代表他們利益的正確主張,把他們有效地組織起來,他們的潛能便會充分發揮出來,成為令人吃驚的巨大力量。共產黨成功的農民政策,獲得了廣大農民的衷心擁護,參軍、支前成為了他們的自覺行為,僅山東一省,國共內戰時期就向共產黨部隊輸送了 95萬兵員,動員了1106萬民工、民兵幫助部隊運送物資。不僅如此,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農村改革,還徹底改變了中國農村的面貌和農民的精神世界。當時在晉冀魯豫解放區華北大學任教的美國人韓丁,在觀察了土改后的農村社會后說:“中國革命創造了一整套新的詞匯,其中一個重要的詞就是‘翻身’。它的字面意思是‘躺著翻過身來’。對于全國幾億無地和少地的農民來說,這意味著站起來,打碎地主的枷鎖,獲得土地、牲畜、農具和房屋。但它的意義遠不止于此。它還意味著破除迷信,學習科學;意味著掃除文盲,讀書識字;意味著不再把婦女視為男人的財產,而建立男女平等關系;意味著廢除委派村吏,代之以選舉產生的鄉村政權機構。總之,它意味著進入一個新世界。” 熟悉中國情況的美國大使司徒雷登曾說,“在中國,幾乎每一個人都認為,共產黨人的問題,決不是憑借武力所能解決的。只有為農村的廣大民眾建立起一個好于共產黨人的地方政府,共產黨人的問題才能隨之自然地得到解決”,“而國民黨政權的一個最大的弱點,就是它沒有對此給予應有的注意”。國民黨對土地問題雖也有成套的理論,但直到在大陸失敗,也沒有拿出有效的辦法。國民黨未改革土地制度,但對農民征收的賦稅卻是越來越沉重。國共內戰期間,在農業方面,僅征糧、征借和征購等項目加給農民的實物和金錢負擔,就超過1936年的4—5倍,有的地方甚至超過20倍。而共產黨卻廢除了雜稅,僅征收正稅。由此,國民黨統治區和共產黨解放區的農民生活,實際上是冰火兩重天。 美國學者易勞逸在分析了國共兩黨的農村政策后講:“國民黨在農村的失敗——當局無能力保證農民的土地、安全和食物——極大地削弱了農民對政府所持有的尊敬。這就意味著政府正失去合法性。沉重而頻繁征收的苛捐雜稅、腐敗、絕大部分官員所顯示出來的傾向地主階級反對佃農的偏見,所有這些都削弱了政府的權威和主張合法行動的傳統的社會價值。結果,農民們不是非難,就是躲避征稅和征兵官員。”農民對國共兩黨的不同態度產生了不同的壓強:“對國民黨方面極小的壓強(或支持),對共產黨方面的相當壓強(或支持)。一個不均衡的有利于共產黨的政治真空由此而形成。”這樣,在農民的支持下,中國共產黨做大了這個“政治真空”。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