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合發展創新之路 2012-10-11 15:3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林洪熙 我來說兩句 |
王蓮菊將新農合報銷情況貼在醫院的專欄里供參合人員查詢(2012年6月2日攝)。新華社發 (張春雷 攝) 山東省濱州市鄒平縣苗家村中心衛生室醫務人員為該村農民王士昌(左)報銷藥費(2012年6月1日攝)。 |
湖北省宣恩縣中壩村67歲的村醫田遠相(右)指導兒媳婦文慶華配制中藥(2012年10月6日攝)。今年67歲的田遠相是湖北省宣恩縣中壩村整整干了50年村醫的土家醫生。1962年,沒有上完初中的田遠相回家跟父親學醫。在醫藥匱乏的年代,貧困山村里的這對“父子村醫”成了村民健康的“守護神”。50年后的今天,田遠相與他的兒媳婦文慶華繼續為村民治病,田遠相在衛生室坐診,兒媳婦文慶華大多數時間則穿行在鄉村,負責農村衛生保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相關工作,“父子村醫”變成了“公媳村醫”。田遠相說:“我在村里當醫生50年,也見證了這些年農村衛生事業的發展。特別是近十年來,可以說是一年一個腳印,農民看病難就醫難正在得到解決,我這個老醫生,看到這些打心眼里高興。” 作為世界上覆蓋人口最多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新農合為占我國人口總數近三分之二的農村居民實現病有所醫提供了保障。據衛生部副部長劉謙介紹,新農合制度自2003年開始試點,到2008年實現了全面覆蓋,參合人口數從試點初期的0.8億逐年穩步增長,截至2012年6月底將8.12億農村居民納入保障范圍,農村居民參合率達到95%以上。 新農合人均籌資水平由2003年的30元提高到2012年的300元左右。2011年,有13.15億人次從新農合受益,次均住院補償額為1894元。2012年,新農合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的8倍以上,且不低于6萬元。新華社發(宋文 攝) |
相關圖片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