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創新方式化解環保難題
在生態建設過程中,多山、多水、多企業的泉州也遇到了不少困難,對此,泉州采取了不少創新的方式來化解難題。 民營經濟發達是泉州的一大特色,但“星點集聚”的企業形態所帶來的污染散亂狀況也較其他城市突出。泉州經過多年探索,創造性地提出了“污染集中控制模式”,并在推廣中逐步將其運作機制加以完善。目前,泉州在全國率先建設電鍍、漂染等8個集控區,將重點排污企業規劃建設在集控區內,并統一建設污水處理場,有效地解決了經濟粗放形態的缺點,使污染治理從分散走向集中,避免了低水平的重復建設,提高了控污成效。 同時,為促進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相互協調,泉州市根據晉江、洛陽江流域上下游情況的差別,綜合考慮流域涉及面廣、線長點多的治理現實,兼顧各行政區域在流域保護中的不同利益和不同責任,建立了流域生態補償機制。“這在福建省也是屬于率先探索的,比如晉江和洛江下游的石獅、晉江、惠安和南安部分地區會拿錢補償上游的安溪、永春、德化。” 據介紹,補償資金從2005年每年度2000萬元,提高到2014年每年度3億元。目前,泉州已累計下達補助資金合計52365.5萬元,補助426個項目,帶動上游地區流域整治資金近40億元。充分發揮了補償機制在水資源保護中的“四兩撥千斤”作用,有力地推動了上游地區環保基礎設施的建設。 企業要生存要發展,對環保的重視程度就越高,越自覺。隨著越來越多的約束措施不斷出臺,泉州的企業主們越來越了解到國家對于環保工作的重視。因此,多數企業比較自覺地跟上了國家重視環保的大趨勢。同時,泉州市政府也出臺了系列嚴厲的約束措施,率先在全省實行環保登報承諾制度,健全污染源自動監測監控系統;率先開展規范環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活動,實行區域環評“限批”措施,在環保系統內開展區域換位執法檢查,在安平橋等行政交叉區域建立污染整治工作互認機制,不間斷地增強環境執法效能。同時,督促落實企業環保的責任主體,對環保工作年年提出新舉措,把不守規矩的企業通報給金融機構,做到全面約束。 “此外,我們還很重視全社會環保意識的培養宣傳和教育。”林伯前表示,泉州在經濟保持一定程度發展的情況下,環境也會越來越好,希望來自全國各地的網絡媒體能用獨特的眼光和判斷,用見多識廣的智慧指導泉州,幫助泉州把生態文明建設做得更好。 |
相關閱讀:
- [ 06-05]省環保廳:“清新福建”不能靠“風吹雨打”
- [ 05-29]旅游專家獻智“清新福建”
- [ 05-15]福建省委書記尤權:發揮好最具競爭力的優勢
- [ 05-15]福建:嚴守生態紅線奮力后發趕超 把清新福建叫響
- [ 04-25]“清新福建”品牌體系今年將形成 打造三大旅游產業龍頭
- [ 04-24]“清新福建”旅游品牌體系今年將形成
- [ 04-23]“清新福建”引臺胞入境游平穩增長
- [ 04-09]“清新福建”游推升級版 十大精品線路主題豐富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