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兒勇向潮頭立 王助入黨之日,正是血雨腥風的年代,也是星火燎原的年代;是民族危機每趨深重的年代,也是抗日救亡的怒潮日益高漲的年代。王助入黨之后,成了一個活躍在白色恐怖黑夜里的播火者,一個挺立在抗日救亡怒濤中的弄潮兒。在校內他按照黨的指示,組織讀書會,宣傳革命真理。他在學生集會上激昂慷慨、聲淚俱下地揭露國民黨賣國投降,殘害青年的罪行,聞者無不動容。據當時英華中學國文教師陳遵統先生解放后作的《王生哀辭》中回憶:“王生所列講題中感不絕于吾心者有二:一為《學生之悲哀及其出路》,一為《中國青年悲哀的原因》,語時,幾乎垂泣涕以道之,知其在舊時代所受痛苦,極感深矣。”足見王助當年“書生意氣,揮斥方遒”之一斑。在校外,他曾和洪履和、葉興杰、江雅谷、蔡家猶、方近文等進步同學一起發傳單、貼標語,舉行集會,宣傳黨的救國主張。他積極配合鄭維新同志領導的肅劣會、互濟會查抄日貨,懲治奸商,掀起抗日救亡熱潮。在斗爭中表現勇敢機智。有一次基督教青年會放映電影《西線無戰事》,這是一部反戰影片,但選擇在“九一八”事變之后,全國人民強烈要求抗日之際來上映,顯然是別有用心的。王助和洪、葉等同志事先作了周密計劃,由他率領幾位進步同學,帶著大批揭露國民黨恐日、媚日和反擊賣國罪行的傳單,搶先分別占據樓座四周,一俟影片開映,燈光乍滅,傳單突然象雪片一樣紛飛下來,劇場頓時轟動起來。王助等人趁著群眾搶傳單的混亂之際,安全撤離。有一次,他把一包裹好的傳單,突然塞給坐在黃包車上的一位警官,待到警官明白過來,已經找不到王助的影子了。他甚至大白天也敢于在街頭散傳單,作演講,跟反動軍警周旋。 一九三二年夏秋之間,王助深入到福建學院進步學生中去開展工作,鼓動抗日反蔣,積極發展黨員,并建立了學校黨小組。先后發展張汝礪、羅佑、方近文等同志入黨。 一九三二年秋,王助從英華中學畢業后,考入北平燕京大學,他以學生身份為掩護,開始了職業革命家的生涯。時值“一·二八”事變后,他不僅從事學運工作,并深入到黃包車工人中去,發動罷課罷工,示威游行,要求反動政府停止內戰出兵抗日,收復失地。而且深入虎穴,到西苑兵營開展兵運工作,鼓動東北籍愛國官兵要槍口對外,打回老家去。 王助的革命活動引起學校當局的恐慌,要他離開燕大。黨組織考慮到王助的安全和工作需要,決定調他回福建工作。他于這年冬返回福州繼續領導學生運動,由葉和中同志設法辦了轉學手續。當時廈門地下黨也遭到破壞,好些同志被捕,廈大的工作局面也難打開。王助遂于一九三三年秋轉入廈大經濟系,住在襄螢樓一O三號,同室有洪冠瑜、洪履和、葉興杰等同志,都是曾經風雨同舟的同志好友。因此這間寢室實際成了地下黨的指揮部。在這里。他們討論過重大的決策,傳達過上級的指示,刻印過革命的傳單。王助以他的組織才能和魄力,很快打開了局面。他組織和發展了“反帝大同盟”,同時以張汝礪,葉興杰,洪冠瑜等為骨干,成立了黨的外圍組織“現代文化社”吸收進步學生二百余人,開展各方面斗爭,如出版刊物《現代文化》、宣傳抗日救亡運動和馬列主義道理,教唱救亡歌曲,演出話劇、活報劇、街頭劇等,搞得十分火紅,使校園內外政治氣氛大為活躍。十九路軍入閩后,王助曾利用該部上層將領與蔣的矛盾,開展爭取十九路軍的活動。一九三三年十一月,十九路軍在福州成立“人民政府”(俗稱“閩變”),王助抓住戰機,多方設法,攜帶宣傳品,深入十九路軍駐廈部隊,宣傳了黨的抗日主張,激勵官兵愛國精神,號召停止內戰,槍口對外,收復失地。 一九三三年冬,王助因參加第二次中華蘇維埃代表大會,離開廈門,乘英商“三海”輪船到汕頭,經潮州、上杭,前往紅都瑞金。 |
相關閱讀:
- [ 05-21]廈門超400將士抗戰中殉難 是福建犧牲人第二多
- [ 05-21]抗戰遺址福建“復興堡”籌辦展覽迎抗戰勝利70周年
- [ 05-21]抗戰老兵 易慶明 口述歷史
- [ 05-21]廖宗全:我們身邊的抗戰老兵
- [ 05-21]歲月里的抗戰老兵
- [ 05-21]尋找抗戰老兵之崢嶸歲月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