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丹山赤子心 攜手抗戰兩岸情
2015-05-24 16:41:06??來源:閩北日報 責任編輯:鄭思楠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少小亦抗日常思保家國 1992年9月15日,一位老人顫顫巍巍地登臨蒼屏峰,虔誠地用赭石色顏料把略顯稚嫩的題刻“打倒日寇,保我中華”描紅,老人撫摸著當年所題標語,久久不愿離去…… 這位老人名叫王正南。他是當年的臺灣抗日義勇隊少年團團員。 臺灣抗日義勇隊隊員中有大量的工程技術人員,另有執業醫生70多人。他們利用自己掌握的機械、藥品等軍需生產制造技術,為抗戰做出了重大貢獻。 在臺灣抗日義勇隊中,有一支特殊的隊伍——少年團。他們大都在十至十四歲之間,有的只有七八歲。亂世少年早曉事,他們用自己獨特的方式進行著抗戰宣傳。他們先后創辦了《臺灣先鋒》、《臺灣壁報》等報紙和刊物,編排了獨幕小劇《放下你的鞭子》、《為了大家》、《最后勝利》、《打殺漢奸》、《騎兵舞》、《軍民祝捷》、《流亡三部曲》等節目進行巡回演出,通過寫慰問信、講演、話劇、歌舞、漫畫、歌唱等形式進行抗日宣傳,鼓舞前方將士的斗志,激發民眾的抗戰熱情,成為當時全國著名的兒童抗戰團體。 少年團在抗日戰場上發揮著特殊的作用——他們積極參與教育和感化俘虜工作,在“和平村”中,用日語與日俘交談,用閩南話與臺俘交談,進行反戰宣傳。當時有個叫梅本原的日俘,得知他們是一群臺灣少年時,既感驚奇又覺慚愧,表示要共同打倒日本軍閥,并同少年團合影留念。 1940年6月至7月12日,少年團一行30多人回到了父母戰時居住地崇安慰問,帶來了前方抗日戰況和抗戰故事,報告了他們在前方的工作情況。6月26日,縣城召開慰問大會。會上,少年團向縣長獻上“臺胞之友”的錦旗,演出小品、歌曲、舞蹈、相聲等節目,市民和各界人士數千人觀看了演出。6月27日,還在縣中學禮堂舉辦游藝會,和父老鄉親一起演出抗戰曲目。7月3日,少年團員們游覽武夷山,在武夷宮三清殿假山前合影留念。王正南老人日后描紅的那方石刻就題于那時。 臺灣抗日義勇隊是臺灣唯一成建制的,在大陸參加抗戰的隊伍。在民族危亡的關頭,臺灣同胞毅然選擇與祖國生死相依、榮辱與共,將一腔熱血灑在抗日戰場上。義無反顧地以自己的鮮血和生命為代價,詮釋一腔赤子情懷,在茫茫的神州大地上,矗立起了一座中華民族抗日史上的豐碑。 作者:趙建平 |
相關閱讀:
- [ 05-24]從偉大的民族抗戰中汲取強軍力量
- [ 05-24]抗戰中的八閩燈謎
- [ 05-24]鼓舞華僑支援抗戰的“音樂力量”
- [ 05-23]抗戰史簡明讀本首發 充分采用最新史料和數據
- [ 05-22]廈門:福建抗戰第一槍
- [ 05-22]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抗戰僑批珍品實物國內首展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