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4月,許家后人赴南京航空烈士公墓祭祀后帶墓土回鄉。
福州新聞網7月28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劉琳/文 楊勇/圖)
昨天上午,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空軍驅逐總隊飛行員許增矩的獨子許幼矩帶著13份珍貴抗日文物,在兒子及堂弟許如民的陪同下,專程來到本報,講述了許家四代持續69年尋找許增矩遺骸的經歷,希望能將父親許增矩的名字刻在本報參與發起的福州抗日志士紀念墻上?!案赣H魂歸故土,留名家鄉,爺爺奶奶九泉之下可以暝目了?!痹S幼矩說。
父兄做線面
供他讀大學
1914年2月21日,許增矩出生于福州鼓山遠洋村,家中四子,他排行第二。許增矩自幼家境貧寒。后因姑姑嫁給了鼓山后嶼線面世家,父親許誠哲學藝后成為遠洋村制作線面的高手,家里開了間制面小作坊。溫飽問題解決后,許誠哲決定送一個兒子去讀書。許增矩因為聰明過人、性格沉靜,成為幸運兒,四個兒子只有他一人進學堂。許增矩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學習刻苦,成績優異。
許增矩先是就讀于鼓山遠洋私塾,之后進入福州格致中學學習,畢業后以優異成績考入上海大夏大學。“我父親是老大,從小就帶著兩個弟弟幫助爺爺做線面。每次賣了線面后,爺爺就將其中大部分錢拿出來,讓我父親趕到外國人開在倉山的銀行,寄給二叔。爺爺和我父親、叔叔們一年365天連雙拖鞋都舍不得穿,但要保證二叔在大上海能穿上皮鞋?!痹S如民說。
從戎衛國 報考航校
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后,日寇鐵蹄瘋狂踏破東三省,在進攻錦州時,侵略者首次使用飛機轟炸,中國軍民死傷慘重。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中,日本侵略者再次使用飛機轟炸上海。1933年長城抗戰中,日軍出動飛機進行狂轟濫炸。連續三件事的刺激,許增矩痛下決心從戎衛國。
當時的中國空軍不但缺飛機也缺駕駛員。平日里對國際形勢十分關心的許增矩清醒地意識到,日本侵略者不會停下侵華的腳步,中日之戰必將持久,而盡快建設一支強大的中國空軍迫在眉睫。他決心退學從軍,報考航校。那天晚上,他修書一封,南寄福州,信中寫道:“我雖時刻銘記肩上的家族重任,一刻也不曾忘記父親與兄弟姐妹為我升學含辛茹苦、節衣縮食;但我更記得我是中華一分子,對國家興亡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接到兒子來信,許誠哲熱情支持,自己口述,請人代筆修書馳復:“外敵當前,保國本是大丈夫之責。老父盼兒安歸,但戰死沙場,作父親也終身以兒為榮?!?/p>
1935年,拿到大夏大學本科畢業證書的許增矩,謝絕許多高薪、安定、舒適崗位的聘約,毅然考進位于杭州的中央航空學校(抗戰全面爆發后改組為空軍軍官學校)第八期。作為本科高才生,許增矩在航校一直十分拔尖,畢業后進入了中國空軍驅逐總隊。
一畢業,許增矩就駕駛戰機與日軍展開血戰,曾參加了杭州、長沙、重慶等地對日空戰。
血戰蘭州 保西北暢通
1937年“八·一三”松滬抗戰打響后,中國正式對日宣戰。在保衛上海南京的戰役中,中國空軍晝夜出擊,轟炸日軍軍艦、兵營、陣地等目標,日軍傷亡慘重。但中國空軍損失也很大,用于作戰的輕型轟炸機均損失殆盡,因此中國空軍亟需飛機補充。1938年10月,日本空軍持續轟炸廣州兩星期,炸死市民3000余人,廣州成為廢墟,10月21日,廣州淪陷。此時中國唯一可以從國外獲得援助的海運交通線斷了,港口全被日軍封鎖,不久英國政府又封鎖了滇緬公路,我國外援幾近斷絕。
此時正是國共第二次合作期間,因此唯有前蘇聯政府通過西北方面援助我國一些作戰物資,其中包括E-15、E-16戰斗機和少量S-B轟炸機。因此日本政府千方百計要切斷我國西北的對外通道。為了實現這一戰略目標,他們多次派遣新式轟炸機對蘭州進行反復襲擊。
1938年冬天,許增矩隨中國空軍驅逐總隊從四川涼山遷至蘭州西古城。當時中國空軍在蘭州設置了軍區司令部,并以蘭州東門外原有的拱星墩機場為中心,在蘭州的周邊地區修筑多個機場,以保我國西北空中走廊暢通。
當時空軍驅逐總隊隊長是劉炯光、副隊長是毛瀛初,負責整訓空軍各驅逐部隊和新機訓練工作。受訓部隊分別駐在西古城機場和蘭州機場附近。與驅逐總隊同駐在西古城機場的還有空軍第十五隊,該機場為邊長800米的四方形,滑行道及停機坪都是黃土地,設施十分簡陋。
1939年2月20日上午,日軍出動了30多架重型轟炸機,分別轟炸蘭州和寧夏的中衛縣,遭到我空軍痛擊,3架日機被擊落。23日,日機再襲蘭州,驅逐總隊副隊長毛瀛初率10架E-15戰斗機升天與敵激戰,擊落敵機15架。在敵強我弱,敵多我少的情況下,竟無一人傷亡,飛機也都安全著落,創下了8年抗戰中殲滅敵機數量最多的紀錄。
正當許增矩準備在藍天上再擊日機時,不幸于1939年5月在西固城飛行訓練中不幸失事,壯烈殉國。
許母臨終三囑
尋兒遺骨回鄉
許增矩犧牲的消息傳到福州,父親許誠哲想北上尋子遺骨,無奈當時戰亂,老人北上計劃落空。母親本來身體甚好,但因悲痛欲絕,積悲成疾。1940年5月13日——在距離愛子犧牲一周年的前三天,母親的生命走到了盡頭,臨終三點叮囑全是與許增矩有關:
——老人盯著大兒媳已經隆起的肚子,如果你生下的是男孩,就把他過繼給矩兒。如果你懷的是女孩,就再生一個,反正要過繼一個男孩給矩兒。他為國盡忠,不能讓他這一脈斷了。
——從今以后,每年矩兒犧牲日,你一定要把一家老小聚在一起,祭祀矩兒,他最愛吃雞湯鴨蛋線面,放多點老酒,每年他生日忌日都要做這一碗。
——我晚上天天做夢,矩兒說他想回家,你們要去找他,把他的忠骨移回來。如果他掉到水里殉國了,就裝一瓶那里的水帶回福州;如果他掉到山里了,就到山里去,到他犧牲的地方挖一棵小樹種回家鄉;如果國家已經將他收埋,就到他的墓前捧一抔土回來。
老人交待了這三件事后,仰天大叫一聲“矩兒”,含痛而去。幾個月后,大兒媳生下了一個男孩,取名“幼矩”,族長主持了頗為隆重的過繼儀式,英雄從此有后。
許家四代接棒
苦尋烈士遺骨
許幼矩是聽著父親的抗日故事長大的,稍長就開始跟著家中長輩四處尋找父親遺骨。當時許家生活很艱難,他們省下錢來去尋找許增矩的遺骨。改革開放之后,許家的日子好了,許幼矩又帶著兒子四處尋找。他立志自己這輩子如果找不到,兒子就接棒尋找,子子孫孫找下去,找不到絕不放棄。
許幼矩父子兩代人和許如民等許家親人,到過北京的中國歷史檔案館、南京的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還有許增矩戰斗過的許多地方。臺灣開放探親后,許幼矩又通過各種關系,去尋找父親在臺灣的同學、戰友。漸漸地,許家四代人執著尋找抗日英雄遺骨的故事在臺灣傳開,臺灣空軍抗日老兵開始協助尋找,一名已移居到美國的當年抗日飛行員輾轉告訴許家人:當時拾到許增矩幾塊遺骨,是他與戰友們一起將之葬到西固城,南京航空烈士公墓里有許增矩衣冠冢,航空烈士紀念碑上刻著許增矩的英名。
2008年4月,清明剛過,許幼矩、許如民等北上南京,從南京航空烈士公墓前掬起三抔土,又從烈士紀念碑前掬起三抔土,混合在一起,用紅布包好,于4月20日將這些土捧回了福州。當許幼矩捧著土,鄭重地走進遠洋村時,鄉親們駐足致祭。
得知本報發起建福州抗日志士紀念墻,許幼矩就想在紀念墻上刻上父親的名字,在紀念墻下灑一抔父親墳前的土。
昨天上午,許幼矩帶來的13件抗日文物,包括當時空軍司令周至柔將軍給許家的信、當時國民政府撫恤金匯款單、當時空軍總司令部給許家的生活補助款匯款通知單等。最感人的是一封信,信紙最上端印了四個大字“還我河山”,左側有兩個稍小的字“岳飛”,信的兩側印了兩行小字,右側是“抗戰必勝”,左側是“建國必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