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網8月31日訊(記者 柯榜凱)今年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的主題是“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那么,如何在依法治國的大框架下通過法治化形式將抗戰勝利的精神固化下來,就成為眾多媒體和網友關心的議題。對此,在今天舉行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第三場新聞發布會上,中央黨校政法部常務副主任卓澤淵教授予以了詳細解答。 卓澤淵教授認為,我們應當從以下這四個方面努力,那么法治在其中的作用就必定會得到凸現。第一,以法治的形式來為國際和平奠定下法治的基礎。我們應當倡導用協商、談判、調停、斡旋、和解的方式來化解國際爭端,用國際仲裁、國際審判的方式來解決國際沖突。第二,用法治的形式來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卓教授指出,人類總是漸進地向前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問題是事后方知的,成為國與國之間的紛爭。怎么辦?應當用合乎國際法治的方式來認識矛盾、解決沖突,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第三,用國際法治的形式來面對新的國際爭端。舊的問題要靠法治,新的問題同樣也要靠法治,要用法治的思維、法治的方式來解決我們這個世界在今日所面對的新問題。第四,用法治的形式來維護國際秩序。我們既要用國際法有效制止、防止侵略的發生,也要用法治的方式來切實化解矛盾、解決爭端,使目前的國際環境能夠持續乃至變得更好。 卓澤淵教授說,中國從那場苦難的戰爭中走來,為此付出了數以千萬計的生命,我們一定不能忘記這一段悲傷、痛苦的經歷。中國要走向未來,法治怎么來保障我們的和平?“一是我們要繼續堅守、遵循、實踐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堅守國際法的基本原則,在國際社會中成為一個法治國家的典范。二是我們要堅持自己已經走過來的、并還將繼續走下去的和平發展道路。中國的依法治國,必須在國內從國內法的角度堅守和平發展的道路,同時在國際上堅守自己的和平發展理念。國內和國際這兩個和平發展的理念結合在一起,就構成了中國在新時代和平發展的法治思維和法治理念。第三,中國還要運用法治的方式來推動、維護國際法治秩序,維護國際和平。”卓澤淵教授說,世界的和平是人類共同的主題,也是共同的使命。作為當今世界大國之一,中國擔負著自己的歷史責任。所以,在未來的發展中,中國應該也必將會堅持既定的原則,為國際的和平秩序、為世界的法治秩序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
相關閱讀:
- [ 09-01]永安復興堡:百年土樓見證臺胞抗戰史
- [ 09-01]抗戰勝利日閱兵與國慶閱兵七大不同
- [ 09-01]郵儲銀行三明市分行組織觀看《百團大戰》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
- [ 09-01]習近平:抗戰精神是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的精神動力
- [ 09-01]上海師范大學新發布兩張上海抗戰歷史地圖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