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號二:“靶心”對準新常態下經濟新的突出矛盾 無論是注重擴大需求的凱恩斯主義,還是強調供給側管理的供給學派,對中國宏觀調控和經濟決策的實踐而言,都不是純粹的經濟學學理問題,而是要結合中國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解決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 “進入新常態的中國經濟,面臨一系列新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表象上是速度問題,根子上看是結構問題。抓住供給側做文章,是中國經濟進入發展新階段的必然選擇?!敝袊êD希└母锇l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說。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飛速發展,中國不僅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且進入了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然而,新的問題隨之而來,在長期形成的粗放式發展慣性作用下,一些重化工行業和一般制造業形成了嚴重的產能過剩,不僅加大了經濟下行壓力,而且成為突破“中等收入陷阱”過程中的重負。此外,在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公共服務、社會公平等領域,也存在著很多短板。 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史證明,在從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邁進的時候,恰恰是產業結構變化最劇烈的時候。中國經濟如今面臨的最突出矛盾不是總量矛盾,而是結構問題,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恰逢其時,未來可以大有作為。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提出,要促進過剩產能有效化解,促進產業優化重組。要降低成本,幫助企業保持競爭優勢。 “中央決策堅持問題導向,從生產供給端入手,創造新供給,滿足新需求,打造經濟發展的新動力。”遲福林分析,中國進入中等偏上收入水平國家后,需求增長總體比較平穩但出現了新升級,產業結構要跟上來,現代服務業和高端制造業要加快發展,而產能嚴重過剩行業要加快出清,這樣才能形成新的核心競爭力。 信號三:更多力促經濟轉型升級的改革舉措將發力 在供給學派理論中,研究的多是“供給側管理”。然而,這次強調的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寬泛意義上的“管理”被“結構性改革”取代,指向非常鮮明。 “這次強調的是在供給側用結構性改革做大文章?!边t福林指出,中國經濟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相當突出,問題方方面面,但核心是體制機制問題,要著力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破解矛盾。 遲福林舉例說,中國服務業發展之所以相對滯后,根本原因在于,長期以來稅收、土地、資源價格等相關機制都是注重鼓勵工業發展的,服務業發展的成本較高,而且金融、養老、醫療、教育等服務業發展還面臨市場準入方面的障礙,存在玻璃門、彈簧門。下一步要通過放開市場準入、減輕稅負等結構性改革措施,鼓勵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大發展。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提出,要加大力度推動重點領域改革落地,加快推進對經濟增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國有企業、財稅體制、金融體制等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任務很重?!辈讨局拚f,要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搞活微觀,增強企業競爭力;減輕企業稅費負擔,讓企業輕裝上陣;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增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撐能力;進一步簡政放權,助力創業創新。 中國經濟發展正處于關鍵階段,需要我們持續努力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好,同時繼續適度擴大總需求,使得中國經濟在優化結構中實現轉型升級、良性循環,增強發展的可持續性,推動中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 漲姿勢:什么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供給學派是上世紀70年代在美國興起的一個經濟學流派,強調經濟的供給方面,認為生產的增長決定于勞動力和資本等生產要素的供給和有效利用。在供給學派基礎上發展出新供給主義,主張通過放松供給約束,解除供給抑制,讓新供給創造新需求,才能提升經濟的潛在增長率。 如果將需求管理比喻為“西醫”,新供給所強調的供給管理更像是“中醫”?!拔麽t”可以救急,但副作用大。中醫療法如文火慢煮,綜合施治,需要把握火候,引出的味道也更濃。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強調在供給角度實施結構優化、增加有效供給的中長期視野的宏觀調控。未來我國推進新一輪經濟改革,應從國際主流的需求管理“西醫”方式,更自覺、更積極轉向供給方面的改革創新,防止對“西醫”過度依賴,采用“中醫為主、西醫配合”的供給管理與需求管理相結合的綜合療法。 面對經濟持續下滑,我國沒有再出臺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而是簡政放權,連續下放行政審批權,探索設立自由貿易區,激發市場內在活力,都能看到新供給理論的影子。 已故經濟學大師科斯說,經濟學的未來在中國。中國學者提出的新供給經濟學理論,或許已在正確方向上邁出了重要一步。(新華全媒頭條記者:陳二厚,劉錚)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