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動機之三】“雙創”提供恒久動能——日均新登記企業超1.1萬家,創業創新將成為增長新引擎 在廣州凱得創夢空間,2014年創辦的廣州易叮智能科技公司正以3個月為周期,不斷迭代WIFI智能電熱水壺產品。公司已獲得250萬元天使輪融資,估值近千萬元。 伴隨頻出的支持創業政策,各種模式眾創空間如雨后春筍,不少顛覆性企業迅速成長。“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新登記市場主體1065.5萬戶、注冊資本20.7萬億元,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15.8%、40.9%,平均每天新登記企業達1.16萬戶。業內測算,前三季度創業創新有望拉動GDP增長約0.5個百分點。 在杭州夢想小鎮創業基地,不到一年半的時間里已入駐創業項目410余個,目前獲得百萬元以上融資的50個,新三板掛牌公司1家。杭州未來科技城管委會辦公室副主任陳時忠說,入駐這里后,創業階段基本不收稅,租房、用電等還有補貼。“我們負責陽光雨露,他們負責茁壯成長。” 前不久的《經濟學人》雜志刊文稱,中國這些(創業)的民營企業是充分利用新技術的創新者,是經濟“繁榮的發動機”。 創業得益創新,創新釋放活力。 令人矚目的是,“十三五”規劃建議鮮明提出了“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的論斷。業內普遍認為,這是國家層面在認識上的重大突破。 作為全國首個以城市為基本單元的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深圳市,今年前三季度經濟增長達8.7%,并呈逐季增長態勢。 深圳發展后勁十足的秘訣,正是源于創新驅動。今年前10個月,深圳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超過4%,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兩倍,新增認定822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主動布局重大科技攻關項目超過150項。 而隨著中國制造2025等創新戰略的推進,傳統企業潛力也得到全新發掘。在創維集團,自動打鏍釘機等自動化設備的應用,使年生產效率提高20%;在海爾集團,互聯工廠的探索正顛覆著傳統規模制造…… “富士康向左走,華為向右走”——在深圳坂田的高速公路出口有這樣一個指示路牌,似乎隱喻了兩條不同的產業路線:一個以勞動密集型知名,一個以強化創新著稱。 “華為公司已在海外16個城市建設有研發機構,在全球累計申請76687項專利。”華為公司創始人兼CEO任正非說,相比去年實現銷售額2882億元,預測在2019年銷售額將再有一倍多增長。 “未來5年,科技創新這個發展的強大‘新引擎’將會加速發力。”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宋衛國說。 【發動機之四】“新機制”激發潛在后勁——全面深化改革將貫穿始終,供給側改革增強發展動力 “前海2020”——藍色的大字鮮明標注在深圳前海自貿區規劃展示廳上:到10月底,前海蛇口自貿區注冊企業累計超過6.1萬家。 “按照規劃,到2020年前海每平方公里GDP將超過100億元。”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管委會主任田夫介紹,前海將成為國內單位面積產出最高的一塊土地。 以自貿區制度革新為代表,改革激發了新一輪經濟活力。未來5年,全面深化改革這條主線將貫穿始終。 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司長徐林表示,要實現未來經濟增長目標,最根本要解決發展動力機制的轉化問題。新動力機制一方面是來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另一方面來自于科技創新。 “供給側改革”是當前經濟政策的高頻詞。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已明確提出,要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 徐林舉例說,按照中國目前人均收入水平,文化娛樂消費支出占整個消費比重本該在20%左右,但實際上城市僅為8%多一點,農村只有4%,跟世界平均規律性支出比例有很大差距。“我國升級、高品質的消費需求,在現有體系下還沒有得到很好釋放,因此要進行供給側改革。” 簡政放權是供給側改革、提升效率的有效手段。在廣西南寧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行政審批局里幾十個公章變成一枚專用章,報批材料從230多份減少到80份,審批從300多天減少到20多天。 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本屆政府從成立到9月底,已取消和下放586項行政審批事項,全部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提前完成取消和下放1/3以上審批事項的預定目標。據測算,每年減輕企業和群眾負擔近千億元。 金融體制改革也將提速,更好發揮為經濟“造血”功能。“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我國將加強統籌協調,改革并完善適應現代金融市場發展的金融監管框架。 深化國企改革將增強經濟的驅動力。“未來5年,是國企改革取得突破性成果的5年。”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說,國企改革在“十三五”期間肩負重要使命,新一輪國企改革將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新動力。 國企等重點領域改革正在全面推開。今年10月,中航工業集團旗下中航動力、成發科技、中航動控公司同時發布公告稱,正制定中航工業下屬航空發動機業務的重組整合方案,引發國內外的關注。 業內人士預測,此次改革重組將強化提升航空發動機項目。“以高鐵、大飛機、航空發動機等為代表的高端裝備的戰略地位,將隨著改革進一步凸顯,培育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領軍企業。” “經濟結構將進一步優化,新動力也將逐步形成。”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部長余斌表示,未來5年中國經濟將在中高速增長平臺上保持穩定,完全有條件保持6.5%的增速。(執筆記者:張旭東、于佳欣、許晟;參與采寫:屈凌燕、劉巍巍、朱國亮、黃筱、趙瑞希、高皓亮) 上一頁12 上一頁12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