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底完成收購馬來西亞埃德拉全球能源公司下屬13個電力項目后,總部位于廣東深圳的中國廣核集團于今年初宣布,將在馬來西亞馬六甲州規劃建設裝機規模在200萬—240萬千瓦的天然氣聯合循環發電項目。 通過贊助當地足球俱樂部、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和切實履行環保責任,中廣核在短時間內就被當地社會視同“我們自己的企業”,從而為長期扎根馬來西亞乃至東南亞和“一帶一路”清潔能源市場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落實‘一帶一路’戰略的過程中,中國企業不僅要‘走出去’,更要‘站得住’‘有口碑’。這就需要我們深耕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市場,特別在融入當地社會上下功夫。”中廣核新能源板塊董事長陳遂6月初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這樣感慨。 廣東是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量最大、人文交流最密切的地區之一。截至2015年底,廣東全省已有1148戶企業到境外投資,其中大多數落戶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經國家有關部門核準的相關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實施方案優先推進項目達到68個、投資總額超過550億美元,是落實“走出去”任務的重要引擎與合作中心。 市場化運作成雙贏重要原則 事實上,對于這片以開放和“敢為天下先”著稱的經濟重鎮來說,總部位于深圳的中國廣核集團只是廣東眾多企業持續深耕“一帶一路”市場、積極融入當地社會的一個縮影。也正是通過這些企業的積極探索和突破,全新的中國企業形象乃至中國形象正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孕育、傳播。 通過將自身需求與國家戰略部署緊密對接,“走出去”成為廣東企業抵御全球經濟下行壓力沖擊的有效手段。廣東省農墾集團公司是我國重要的橡膠生產、加工和貿易商,從事橡膠產業已經有60多年歷史。廣東省農墾集團公司對外經濟處處長吳貴洲說,目前廣東農墾有21個對外投資合作項目,其中19個項目位于東南亞,涵蓋天然橡膠的育種、種植、加工、銷售和貿易的全產業鏈。 “我們作為全球最大的橡膠加工企業之一,‘走出去’成為企業做大做強的切實需求。2014年以來,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滑,包括一些國際巨頭在內的東南亞橡膠工廠紛紛關停,但我們由于具備了全產業鏈條和國內市場需求兩大優勢,不僅繼續保持盈利,還持續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之前在海外再造一個廣東農墾。”吳貴洲說。 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市場化運作成為釋放中國企業活力、推動中外雙方在“一帶一路”戰略落實過程中實現雙贏格局的重要原則。以中廣核馬來西亞埃德拉項目為例,盡管收購過程較短,但由于中廣核此前做好了充分的市場調研與評估,并且聘請了多家國際知名機構提供協助,這次收購不僅與中廣核清潔能源的發展定位高度相符,也給當地借力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發展自身經濟提供了助力。 “我們不僅為當地提供了穩定的電力供應以及更多的清潔能源,還有望與廣東省和馬六甲州聯合推進中的馬六甲臨海工業園項目形成一定的協同效應。今年以來,由于在馬來西亞的成果突出,埃及等國市場也向我們拋來繡球。”埃德拉電力控股公司董事長林堅說。 讓當地分享收益成首要工作 在這一輪的“走出去”過程中,以往困擾中國企業最多的“融入當地社會難”也得到了更多的關注和化解。讓當地公眾和社會分享經濟收益,成為相關企業著力落實的首要工作環節。 “在‘走出去’過程中,我們深刻認識到必須處理好經濟利益和環境保護的關系、處理好企業自身利益和當地社會效益分享關系,目前廣東農墾所有海外項目雇用員工總數超過1萬名,東南亞各國間接受益農戶有數十萬人,這就給我們的項目融入當地社會提供了扎實的經濟基礎。”吳貴洲說。 對于科技、資金密集的能源領域并購而言,“融入”意味著企業的團隊建設更加注重本土化、國際化。陳遂說,在埃德拉項目并購過程中,中廣核大量吸收馬來西亞本土團隊精英人員加入企業,與此同時,中廣核各區域的專業化團隊也分別提供了金融、法律和技術等方面的專業支持,“一句話來說,就是海外投資必須堅決地本地化、本土化,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有效化解風險,同時和投資對象形成發展合力。” 此外,和以往相比,扎根“一帶一路”,中國企業還要更加重視環保、公益等社會責任履行義務。廣東振戎能源有限公司正在推進在緬甸德林達依省土瓦市建設年加工能力達到500萬噸的大型合資煉油廠項目,并建立與之配套的碼頭、物流等,公司項目負責人崔毅介紹,在投資期間,企業在緬甸開展了大量企業社會責任活動,與廠區周圍的居民形成良好關系,今年有超過1300名村民聯名簽署項目支持書并提交給緬甸各級政府。 “從道路到水渠,從醫療到教育,我們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我們的投資是為了和當地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的紅利,這已經成為我們企業的職責所在。”崔毅說。新華社廣州6月14日電 |
相關閱讀:
- [ 06-15]解開當前宏觀經濟的四個問號
- [ 06-15]廣告業為澳經濟貢獻400億澳元 提供20萬就業崗位
- [ 06-15]迪士尼開業周邊酒店瘋漲 經濟型酒店房價幾乎翻番
- [ 06-15]國務院經濟智囊:短期“一行三會”不宜撤并重組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