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治理水土 昔日“火焰山”今日“花果山”
2016-09-12 11:46:26? ?來源:海博TV 責任編輯:陳項 我來說兩句 |
在三洲汀江國家濕地公園,記者見到了大山里的“斷臂拓荒人”林蘭金。雖然身體有嚴重殘疾,但他依舊自強不息。 “人活著就要爭氣,要靠干活生存下來。現在我還在還錢,預計明后年就能實現收益了!”2010年開始,他在三洲鎮種下了千畝油茶林,踏上了荒山綠化路,也開啟了自己的致富之路。 在林蘭金所在的長汀縣,像他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長汀縣地處福建省西部,是我國南方紅壤區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縣之一。“長汀哪里苦?河田加策武。河田哪里窮?朱溪羅地叢。頭頂大日頭,腳踩砂孤頭,三餐番薯頭,田瘦人又窮。”是一首流傳甚廣的長汀民謠。“山光、水蝕、田瘦、人窮”是當時生態惡化、生活貧困的真實寫照。 走進長汀水土保持宣教中心,一張張圖片真實地展現了長時間以來,長汀人民“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治理水土流失的歷程。 1983年,在時任福建省省委書記項南的推動下,福建省委、省政府把長汀水土流失的治理列為全省試點。2000年,在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的倡導下,省委、省政府把長汀水土流失治理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2001年,習近平同志作出批示,再干八年,解決長汀水土流失問題。2011年11月10日、2012年1月8日,習近平作出批示:提出“要總結長汀經驗、推進全國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2012年以來,長汀水土保持工作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進則全勝,不進則退”的要求,不斷總結經驗進行水土治理。 據長汀縣委書記廖智深介紹,近年來,長汀采取造林種草、補植闊葉林施肥等措施,將水土流失治理與發展綠色經濟相結合。在“十二五”期間,新增油茶、藍莓、百合、桑葚等經果林1.56萬畝,新種植金銀花、黃梔子、藍莓等經濟作物1.3萬畝。重點水土流失區河田鎮農民收入由2010年的4820元,增長到2015年的10135元。 1985-2013年,長汀縣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93.03萬畝,取得顯著的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據長汀縣水土保持事業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根據2015年底的遙感調查,長汀縣的水土流失面積從2011年底的47.66萬畝下降到2015年的39.6萬畝。水土流失的數字還在持續地下降。 曾經的“火焰山”,如今的“花果山”,長汀水土保持的“新長征”仍在繼續。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