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共命運
2016-12-13 16:14:04??來源:農業普查專題 責任編輯:肖月青 我來說兩句 |
塞內加爾不了情——中國農業專家王紅衛援非工作紀實 農業援外碩果累累——中國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共命運 聽,那歌聲; 聽,我們黑人的血在流動; 聽,深沉的非洲脈搏跳動在偏鄉僻壤的濃霧中。 塞內加爾前總統,載譽世界文壇的詩人桑戈爾,這樣描繪他的家鄉。 一位臉龐黝黑的東方面孔,手執祭文《寫給父親》,面對廣袤的西非稀樹草原,潸然淚下。他,就是王紅衛,中共黨員,中國第五期援塞內加爾農業組農藝師。 塞內加爾地處西非之角,北接撒哈拉沙漠南緣,南臨熱帶雨林地區,資源匱乏,農業生產力水平低下,糧食不能自給,仍是當今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 為了塞內加爾人民的溫飽,王紅衛從湖北省枝江市來到西非。這一來,塞內加爾結識了一位中國好同志。 中國種菜老把式遇到西非新問題 塞內加爾一年只有兩季:旱季和雨季。草原上的鳥兒眾多,加上旱季缺水,鳥兒專掐植物嫩尖,絲瓜、有架豇豆、黃瓜等,旱季時在露天根本無法種植。到了雨季,遮天蔽日的暴雨經常是連日不歇,給蔬菜育苗工作帶來了相當大困難。 自然條件與國內相比差別巨大,再加上非洲的果蠅危害程度比國內嚴重的多,國內的種菜老把式,在非洲遇到了新問題。 王紅衛和同事們沒有退縮,想方設法一一化解。蔬菜示范基地里,黃瓜大規模種植一直無法成功。為了找到解決辦法,王紅衛天天扎在試驗田里,播種、移栽、調節劑處理、澆水、施肥、打藥、搭架等環節,全部自己動手,終于摸索出了一套黃瓜高產栽培技術,當季種植的240平方米黃瓜,產量就達到2000多公斤。對此,當地的一位老工人Keba豎起了大拇指,由衷地佩服。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培訓是援塞農業組的主要工作之一,為了能編寫出貼近當地實際情況的培訓資料,他花費了大量心血。他認真學習、借鑒歷屆專家組留存下來的資料,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在平時外出巡回指導時,他注意觀察當地農民的種植習慣,探究各種蔬菜種植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王紅衛和同事們綜合積累的資料、意見,幾易其稿編寫了關于辣椒、甘藍、黃瓜、洋蔥、馬鈴薯等品種的十多篇經典培訓資料。 2015年,專家組受邀來到離駐地480公里之遙的TAMBACOUNDA省,給婦女代表、青年代表進行了兩場蔬菜栽培技術專場培訓,翻譯把王紅衛的話譯成法語,當地農業官員再把法語譯成沃洛夫語,接力上陣,加上豐富的資料,TAMBACONDA省議會和學員們深感“解渴”,甚至動情的跳起了當地舞蹈。 幾年來,王紅衛共參與主持大大小小培訓班20多場次,培訓學員1500多名,凝聚了中國專家心血的蔬菜,漸漸成了塞內加爾民眾的心頭之愛。 與非洲人民心連心 援非,意味著背井離鄉,意味著與家人分隔萬里。 第一次援非報名時,王紅衛擔心父親的病而猶豫不決。在父親再三勸說下,他才報了名。臨行前父親囑咐他放心去工作,不要惦記父親身體,不要惦記家里。 剛到非洲半年,父親病情惡化。心中的苦楚和愧疚,讓王紅衛這個五尺五的漢子,多次在草原的黑夜中落淚。直到父親臨終,他也沒能和父親再見上一面,只能用一篇祭文《寫給父親》,寄托自己的哀思。 “自古忠孝不能兩全”。他將對父親的思念之情化作了工作的動力,用實際行動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工作佳績,并獲塞內加爾農業部嘉獎。 面對著貧困的人群、貧瘠的土地、微薄的產出、期盼的眼神,王紅衛和同事們深感責任重大。為了能帶動當地農民通過蔬菜種植來增加收入,蔬菜組在駐地Sangalkam周邊方圓近150公里的區域,建立了10多個蔬菜生產示范點,篩選了20多個示范戶進行技術指導和一定的物質幫扶。 為了幫扶最需要幫助的對象,每周2~3次巡回指導,成了援塞農業組雷打不動的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共同努力,示范戶生產情況和收入都有了較大改善。 援非農業專家既是促進中非交流的橋梁,更是增進中非友誼的使者。每次巡回指導,王紅衛和同事們都是走進村莊、走近地頭,與最廣大、最基層的非洲人民心連心。王紅衛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主動融入當地百姓當中,結交了不少朋友。 農業組的塞內加爾雇員,收養了一位父母雙亡的小女孩,王紅衛陸陸續續捐贈了3萬多西法給這位保姆,為小女孩解決些日用問題。在示范點上,他拿出自己的錢來支持示范戶發展生產。基地內的塞內加爾工人,平時如有感冒頭痛的小毛病,他會毫不猶豫拿出自己從國內帶過來的藥物,給他們服用。 王紅衛和援塞農業組的行動,得到了塞內加爾民眾的認可。“水平高、不怕苦、有愛心”是塞內加爾農業官員對王紅衛和所在援塞農業組專家們的評價。“與智者為伍,與良善者同行,心懷蒼生,大愛無疆。”王紅衛和援塞農業組的專家們,時刻牢記習近平主席的這句話,為中塞友誼之樹永遠佇立在西非草原。 ? |
相關閱讀:
- [ 12-13]《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方案》解讀(一)
- [ 12-13]《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方案》解讀(二)
- [ 12-13]《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方案》解讀(三)
- [ 12-13]《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方案》解讀(四)
- [ 12-13]《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方案》解讀(五)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