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黨村 2016-12-29 15:32:07??來源:福建省旅游局責任編輯:陳曉青 我來說兩句 |
三、旅游扶貧主要做法 (一)準確定位,走好路子。下黨的扶貧之路充滿艱難曲折,在摸索了近30年之后,隨著旅游成為人們生活必需品的形勢發展,下黨才從“農業做不大,工業難發展”的困境中找到了一條“旅游扶貧”的發展之路,明確下黨“小延安?夢之鄉”的發展定位,樹立“廊橋古韻?故事下黨”的宣傳形象。 (二)挖掘資源,講好故事。立足豐富的旅游資源,特別是習總書記“三進下黨”的故事,發動“壽寧在線”網友和作家、攝影家、書法家協會,多次開展“采風”活動,充分挖掘下黨文化內涵,以“夢文化”為主題,貫穿旅游全程,在下黨全境,處處讓游客感受到文化與自然環境和諧相生的優美旋律,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體驗。注重挖掘習近平總書記三進下黨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加強與中央黨校、省委黨校的溝通聯系,策劃建設“中國下黨黨性教育實踐教學基地”,把下黨建成“再學習、實體驗、照鏡子、辦實事”的“小延安”式的改革開放新時期創新型黨員干部學習基地、修行基地,成為福建省首個“全國地方黨性教育特色基地”。積極爭取福建省委組織部支持,將全省組織系統和黨校系統干部培訓資源導入下黨村,對參與培訓的干部進行黨的群眾路線主題教育實踐環節教學,通過全省組織系統干部培訓資源的導入帶動下黨村紅色生態鄉村旅游項目的先期開發和建設。 (三)規劃先行,完善基礎。按照旅游標準要求,注重規劃先行,堅持“修舊如舊”的規劃思路,完成《下黨村傳統村落保護性修復規劃》,對下黨外村明清古民居和古廊橋鸞峰橋進行保護性修復和開發,推進傳統村落的保護開發工作。立足地理資源、生態環境、領導關注等后發優勢,按5A標準完成《下黨村紅色生態文化旅游區總體規劃暨近期修建性詳細規劃》,高起點規劃旅游資源,努力把下黨建設成改革開放新時期走群眾路線、促四下基層、轉工作作風、樹干部形象的國家級生態文化旅游體驗地。同時,有效整合自然和文化旅游資源,整修習總書記徒步道,完善亭臺樓閣、景觀景點、標識標牌、路燈、廁所等基礎設施建設,科學合理打造美麗下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