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壺村
2017-01-03 09:21:57??來源:福建省旅游局 責任編輯:陳曉青 我來說兩句 |
二、古民居 宏琳厝 宏琳厝俗稱新壺里,坐落于閩清縣坂東鎮新壺村,是目前中國最大的單棟建筑古民居。宏琳厝由藥材商人黃祖嘉(1755-1815,字作賓,號寅軒)始建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并由其子宏琳于1823年才“斷水”落成,前后歷時28年。宏琳厝坐西南朝東北,占地面積17832.3平方米,使用木材7萬多根,全厝大小廳堂36間,花圃25個,天井30個,風火墻36堵,水井4口,大門13個,住房666間,居住著黃姓家族,歷經11代后,宏琳厝現已形成一個自然村落。1997年,閩清縣政府將宏琳厝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并于1998年6月1日對外開放。2005年宏琳厝成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宏琳厝正座建筑為七開間,中為廳堂,兩側各有3間廂房,左右兩側由山墻和廊廡、正前方由院墻和廊廡圍合中心院落而成,左右均齊、中軸對稱。按屋頂的圍合來看,也是“四水歸明堂”,很像“四合院”,可是左右和正前方只有廊廡沒有房間,又不同于“四合院”。宏琳厝由虎頭門以縱向中軸布置直入三進,各進之間隔一橫街,以街、廊、弄、墻貫穿其間,既前后呼應,又左右逢源。內厝均為木結構,八扇夾火墻,扇以九根立柱用橫枋貫串組成。中間正廳,兩邊各建一、二、三官房和火墻衕,左右書院各三間,中為書院廳,兩旁為書房。回照三進不同,首尾兩邊沒有開間,二進回照左右各分二間。正廳、書院、回照圍為天井。正廳、后廳以屏門相隔。第三進正廳設公婆龕。二、三進后廳隔后天井為廚房,(一進不設廚房間)三進廚房正中為廚房廳,(二進不設廚房廳)左右各建廚房四間。火墻外左右兩旁建橫厝。橫厝背靠火墻,隔溝建筑,朝向與正厝成90度。橫厝兩端朝正厝正反方向各開橫厝廳一間,兩廳之間平排建橫厝八間。橫厝之外建外橫厝。外橫厝平面布局與橫厝相同。兩進之間為橫街,橫街左右各設兩間下馬間,東南角和西北角建兔耳各一間。 宏琳厝為兩層半土木結構建筑。其屋頂為硬山式雙坡頂,屋脊為一高兩低的燕尾脊,層次感強;山墻是馬鞍形的封火墻,當地俗稱“觀音兜”或“馬鞍墻”,山墻頂部用青磚黑瓦砌成馬鞍形風火墻,山墻兩端部施以墀頭,并以泥塑裝飾。外墻以方石作墻基和墻裙,墻體用夯土,現如今墻面已粉刷成白色,極具福州傳統民居特色。內墻以木板和被劈滿小洞的木板上黏貼土夾草分隔,內墻主體結構是穿斗式木構架,采用減造柱做法。 中軸線對稱布置,布局十分講究。翼檐卷仰,翚飛鳥革,雕梁畫棟,工藝精湛,門戶窗欞花格浮雕,剔透玲瓏,門楹、走廊用花崗巖條石制成,粗擴雄渾。屏門生漆金畫,項柱石浮雕花草,栩栩如生。正廳、直廊、天井、橫街、虎頭門地面原為三合土鋪地,現如今已基本改為水泥路面。整個建筑精細協調,色彩和諧,工整大方,是民間建筑技術寶貴的實物材料。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