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投融資和財稅價格政策。拓寬市場化融資渠道,探索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的投融資模式。鼓勵和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加大金融對醫養結合領域的支持力度,用好用活福建省養老產業投資基金,通過產業基金運作方式,支持醫養結合基礎設施和醫養結合綜合體建設、養老服務及養老產品開發等。積極推進政府購買基本健康養老服務,逐步擴大購買服務范圍,完善購買服務內容,實現各類經營主體平等參與。用于社會福利事業的彩票公益金要適當支持開展醫養結合服務。 (二)加強規劃布局和用地保障。各級政府要在土地利用規劃和城鄉規劃中統籌考慮醫養結合機構發展需要,做好用地規劃布局。對非營利性醫養結合機構,可采取劃撥方式,優先保障用地;對營利性醫養結合機構,應以租賃、出讓等有償方式保障用地,養老機構設置醫療衛生機構,可將在項目中配套建設醫療服務設施相關要求作為土地出讓條件,并明確不得分割轉讓。依法需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土地的,應采取招標拍賣掛牌出讓方式。 (三)加強醫養結合人才隊伍建設。支持養老機構與醫學院校合作開展醫護人員的定向培養和合作培養,不斷加強醫養結合發展的人才保障。支持衛生類高等院校、中等職業學校增設相關專業課程,加快培養老年醫學、康復、護理、營養、心理和社會工作等方面專業人才。建立醫養結合人才隊伍的輪訓機制,加強專業技能培訓,將老年醫學、康復、護理人才作為急需人才納入衛生技術人員培訓規劃和臨床骨干醫師培訓項目,大力推進養老護理員等職業技能鑒定工作。鼓勵高等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相關畢業生到養老服務機構和社區從事養老服務工作。對符合條件的參加養老護理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的困難就業人員,按規定給予補貼。養老機構的醫護人員,納入衛生計生部門統一執業管理,在職稱評定、繼續教育和推薦評優等方面予以適當傾斜。完善薪酬、職稱評定等激勵機制,鼓勵醫護人員到醫養結合機構執業。在養老機構從事醫護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在申報職稱時,與醫療衛生機構醫護人員同等對待,并適當傾斜。規范醫療衛生機構、養老機構護理員(護工)的崗位管理和監督,明確護理員(護工)工作職責、服務內容和服務規范等,提高服務質量。 (四)探索建立長期照護保障體系。面向參保人員中的失能、半失能人員,建立醫院、醫養結合機構、社區、家庭多層次的醫療康復護理體系,進一步開發包括長期商業護理保險在內的多種老年護理保險產品,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積極探索多元化的保險籌資模式,保障老年人投保長期護理保險產品。落實好將運動療法、偏癱肢體綜合訓練、認知知覺功能康復訓練、日常生活能力評定等適宜的醫療康復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障范圍的政策,為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治療性康復提供相應保障。 (五)強化信息支撐。推進醫養結合信息平臺數據標準化建設和信息共享,建立統一的數據交換共享指標體系,實現跨部門、跨區域的業務協同和信息資源共享。以社會保障卡作為醫養結合金融信息服務的載體,探索推進養老保險金、高齡津貼、失能補貼、特困老年人生活補貼、撫恤優待金等社會保障性資金領取“一卡通”;實現老年人就醫、購藥、醫療項目記錄、醫療處方記錄、實時醫療費用聯網結算、在線金融服務等功能,節約社會投資,提高工作效率。 (六)落實老年醫療服務優待政策。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要全面落實老年醫療服務優待政策,對高齡老年人看病就醫實行優先照顧,開通綠色通道,在掛號、就診、收費、取藥、住院等窗口明顯位置要設置“老年人優先”標志。加強醫務社工和醫院、醫養結合機構志愿者隊伍建設,完善志愿者招募、管理、服務、評估、激勵等制度保障,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門診導醫、住院陪同等服務,在醫療服務中體現愛老、敬老的良好風尚。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