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仗劍情與法? 從“心”治毒癮
李章,福建省榕城司法強制隔離戒毒所六大隊大隊長,1996年畢業后就投身司法行政戒毒工作。20年來,李章扎根基層一線,堅持暖心帶警、貼心待人、用心做事,歷任中隊長、副大隊長、教導員、大隊長,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得到了領導和同事們的一致認可。他先后被評為“廳直機關優秀共產黨員”“廳直機關優秀黨支部書記”“省直機關優秀黨支部書記”和“全省司法行政先進工作者”,2007年-2009年連續3年榮獲“優秀公務員”(榮記三等功嘉獎1次),2012年、2015年、2016年都被評為“優秀公務員”。
?“真的能堅持關心我”
2016年初,戒毒所收治了60歲的吸毒人員王某。“很瘦、也矮。”李章形容王某給人的第一印象。擁有20年的吸毒史,又患有高血壓,王某被視為大隊的重點跟蹤病號。這是他第六次進戒毒所,此前還有兩次的監獄服刑經歷。剛一進所,他就對李章說:“我前5趟來,都被加期過。”李章能從他的話里感覺到消極抵觸的情緒。
戒毒所的宿舍區規定晾曬衣物的位置比較高,對王某來說有點困難,但他寧可違反規定掛在窗上,也不開口讓人幫忙。“其實,他連購置基本生活用品都有點困難。”李章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后發現,王某從沒有親屬探望,沒有親情電話打來,也沒有生活匯款,他不和其他教員交流,對所內制度更是不屑一顧。
“是個有困難的人。”李章覺得。之后,他召集了所里的民警和戒毒人員,公開表態,要求大家多關心幫助王某。幾個月之后,王某覺得大隊長是個“真的能堅持關心我的人”。他告訴李章:“很感謝大隊。”那一刻,李章確信,工作中最大的成就感就來源于所內戒毒人員的這種“回應”。“王某表現積極,這次入所不但沒有加期,還可以減期提前離開戒毒所。”李章高興地說。
“扶持著走下去才有信心”
幫助吸毒人員戒除毒癮,是戒毒所內民警最重要的工作內容。在制度法條框架內管理,沿著人性情理脈絡切診。對戒毒人員的治療幫扶工作交織著法與情的平衡,這種交織也延伸到對戒毒人員的家庭幫扶。
“沒法活了,好幾次想自殺。”這是2017年初省榕城司法強戒所收治的吸毒人員肖某的家屬對他的傾訴。如果不是堅持參與到每一次探訪日中,李章也不會了解這個母親坎坷的人生。肖某原是服役士兵,2010年父親突發重病后復員回家,不久后父親、大哥相繼離世,受到重大打擊的肖某就此染上毒品。
“平常看他也很少說話,哪里知道還有這些苦?”李章似乎有著作為醫者的悲憫之心,對所里每個戒毒人員背后的故事都報以最大尊重、平等對待。“這些戒毒人員是違法者,也是受害者和病人。”他說。
李章一邊鼓勵肖某積極矯治,告訴他母親的期待;另一邊將肖某在所積極表現適時傳達給他的母親。2017年戒毒所“6·26”國際禁毒日活動上,肖某母親在臺上分享了自己和孩子的故事,回想往事,她仍止不住淚水。下臺后,她告訴李章,本來她覺得把自己的事公之于眾很難為情,甚至覺得“有點丟臉”。但是,她每次聽到李章告訴她孩子在所里表現得好,心里就特別感激大家,覺得還有希望。
“里面生活方不方便?”“在里面的表現好不好?”“都是怎么考核他們的?”每個探訪日見到家屬,還沒等對方開口,李章就能把對方想了解的問題說出來。他一直認為,對大部分戒毒人員來說,親情是他們與戒毒所外的世界發生聯系的重要線索。里外需要相互支持和鼓勵,“應該扶持著走下去才有信心。”
“警察的工作就是這樣”
戒毒所里的每個戒毒人員背景情況不同,應對同一件事情往往有迥然不同的心理反應。用心并堅持地關心,掌握他們的真實想法,對于矯治工作有很大幫助。“平常我會教年輕民警,多觀察他們的言行舉止,多從親屬那里了解成長背景,從同教那里聽一些側面評價。”他總結自己的工作方法,就是同理心看待、多觀察驗證。
強制隔離戒毒所和外界以圍墻隔開,普通老百姓形容圍墻內外為“兩個天地”。對于“兩個天地”之間的角色切換,李章覺得自己以警察身份出現得更多。“老實說,帶家人看病都沒有比帶戒毒人員來得關心。”上班一定在崗,任務多的時候主動上崗;對于對家人陪伴的缺失,李章沒有過多的描述,“警察的工作就是這樣。”
善于觀察,敏于領悟,是李章多年培養出的職業性格,這似乎也是他的人生智慧。與法治緊密相連的這份工作,能夠令人萌生暖意的,還是這嵌于法理之中的煙火人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