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12月27日電(記者鮑曉菁)進入年底,很多人開始準備旅行或回家。記者從安徽省立醫院獲悉,每年春運期間,該院都會收治肺栓塞患者,有的差點因此喪命。專家建議,長途、長時間久坐乘車需要預防肺栓塞。 該院呼吸內科專家稱,肺栓塞通常表現為突發的呼吸困難,其發病率高、病死率高但診斷困難。未經治療的肺栓塞死亡率為25%-30%,而得到及時診斷與治療后,死亡率可以顯著減低。他們曾收治過一例55歲的女性患者,該患者回安徽老家過年,坐火車20多小時到家后,忽然覺得胸悶不適,在當地診所按照“支氣管炎”進行靜脈輸液治療后,未再理會。不料春節期間,胸悶突然加重,不能平臥,大汗淋漓,家人趕緊把她送至安徽省立醫院急診,到達時人已經休克。呼吸內科醫生緊急給她做了胸部增強CT等檢查,迅速判斷為肺栓塞。經過緊急溶栓、抗凝等治療,這位患者才脫離危險。 該患者經過全面檢查,呼吸內科專家并沒有發現其有任何導致血栓形成的基礎疾病。經過詢問,專家判定,就是因為其20多個小時的乘車期間幾乎未做任何活動,發生了下肢靜脈血栓,栓子脫落,被回心血液帶到肺內,從而引發嚴重的肺栓塞。 事實上,早在1954年,就有學者發現并報道了長時間乘坐飛機發生下肢靜脈血栓的病例。1988年“經濟艙綜合征”這一名詞開始專門用于描述這一現象。后來發現,它不僅僅發生在長時間飛行,還包括長時間乘坐火車、汽車等。原來,人體在長時間坐位情況下會發生靜脈血淤滯,下肢靜脈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可減少2/3,因此容易導致血栓形成。 專家建議,長途飛行中要每隔1小時起來走動一下。如果駕車出行,應每隔1小時停車并下車走動。特別是春運期間,火車上非常擁擠,乘客只能“固定”在座位上,發生靜脈栓塞的幾率大大增加。這時乘客需要時不時上下抬高腳尖、屈伸和旋轉腳踝或者朝前排座位方向用力擠壓小腿、屈伸大腿肌肉,來預防靜脈栓塞的形成。另外,專家還建議,脫水會促成靜脈栓塞,因此出行前和旅途中需飲用充足水分,必要時穿戴醫用彈力襪改善血液循環。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