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謝開飛)中國航天科技成果轉化與創新中心福建中心成立、福建省首個國防專利代理窗口啟動、福建軍民融合知識產權研究院(籌)成立……這是日前福建省知識產權局聯合中國航天院系統有關單位,在“知創福建”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舉辦的最新系列活動。“支持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建設”,正是一年前福建省科技廳在全省推廣的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以下簡稱福廈泉國家自創區)首批18項改革創新舉措之一。 作為中央支持福建加快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和創新改革“試驗田”,福廈泉國家自創區的首批改革政策和創新舉措推廣成效如何?在打造科技創新“智慧谷”方面,又為自創區的創新平臺搭建和產業發展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聯動發展 “領頭羊”示范突顯 年均新增科技小微企業11000多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10多家……福廈泉國家自創區廈門片區近兩年來,以打造“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之城”為目標,搭建“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的創業孵化成長體系,打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企業研發經費補助政策+科技金融產品”的組合拳,推動科技小微企業加速成長壯大,進入歷史發展最快時期。 今年5月,這項推動“雙創發展”的工作獲得國務院辦公廳通報激勵。這是福廈泉國家自創區創新機制、發揮創新“領頭羊”示范作用的一個縮影。 “首批18項創新改革舉措在全省復制推廣,并被審計署廣州辦作為正面典型案例予以宣傳,創新改革先行效應彰顯。”據福建省科技廳副廳長周世舉介紹,福州、廈門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于2017年6月通過科技部、發改委組織的第三方評估,泉州市列入新一批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 同時,建立自創區和自貿區聯動發展聯席會議制度,統籌推進協同發展;福州片區出臺支持房地產項目配建人才公寓、支持各類園區自建人才公寓等創新舉措,突破以往由政府包攬統建人才公寓模式;廈門片區創新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認定辦法,榮獲國家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城市復評第一;泉州片區創新科技金融結合方式,泉州銀行“無間貸”獲中國銀監會推廣。 前瞻布局 千億級產業航母啟航 在福建(泉州)半導體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簡稱“泉州芯谷”),總投資333億元的三安高端半導體系列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 龍頭昂,集群興。據南安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綜合協調辦主任蔡映輝介紹,該園區搶抓機遇,圍繞打造國內乃至國際知名的化合物半導體器件生產基地的定位,重點培育壯大一批市場影響力強、創新能力強、帶動能力強的產業項目,努力培植千億級、航母級半導體產業集群,打造泉州制造的“金色名片”。 “以構建特色園區為抓手,把自創區打造成為引領全省創新發展高地。”福建省科技廳高新處處長葉碧海說,自創區圍繞培育主導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面向光電顯示、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等領域,推動三片區重點產業集聚園區發展,打造一批具有較強創新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產業基地,釋放輻射帶動效應。 如福州片區大數據產業園加快建設,數字福建云計算中心一期全面投入使用;廈門片區2017年集成電路企業產值達143.8億元,居全國第5位;泉州片區微波通信產業基地成為國內最大的民用微波通信射頻組件生產基地。 在自創區建設的帶動下,福建新增泉州半導體、南平和武平3個省級高新區,全省約84%的高新技術企業、69%的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和75%的新型研發機構在福廈泉成長,86%的授權發明專利在福廈泉產生。 創新模式 落地一批重大平臺 建設亞洲首座無噪音實驗室、防震動實驗室、超干燥實驗室等一流研發設施,打造石墨烯領域的“產業發動機”和“科技加速器”……由廈門大學田中群院士領銜的能源與石墨烯創新平臺建設進展順利,前景令人振奮。 2014年5月,廈門大學引進石墨烯發現者、諾獎得主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院士,成立了廈門大學石墨烯工程與產業研究院,目前,該平臺已形成復合纖維、潤滑油、防腐阻燃等領域43項可產業化成果,注冊成立5家科技企業。 在自創區“邊建設、邊招人、邊科研、邊轉化”模式推動下,一批重大科技創新平臺相繼落地建設:福州片區中科院海西研究院(三期)建設加快推進,國家專利審查協作福建分中心已具備入駐使用條件;廈門片區廈門稀土材料研究所投入使用;泉州片區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裝備所已建成投入使用…… 福建省科技廳廳長陳秋立表示,將圍繞中央改革戰略部署進行探索實踐,發揮自創區和自貿區雙自聯動、政策疊加優勢,持續放大重點平臺產業集聚能力,提升其對產業轉型升級的輻射帶動作用,總結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創新改革經驗成果,更好發揮自創區引領示范和輻射帶動作用,把自創區打造成為推進建設新福建的強勁引擎。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