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00城打造“線上菜場”,餓了么口碑吸引90后和60后一起線上買菜
2019-04-01 09:13:28?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黎晶瑛 我來說兩句 |
生鮮業務增長10倍,餓了么口碑加速推進500城線上買菜業務 東南網4月1日訊(本網記者 陳楠)3月30日,在2019阿里本地生活生鮮伙伴大會上,餓了么副總裁熊斌表示,“餓了么口碑為生鮮合作伙伴打造的是繁榮的開放平臺,讓大家都能從中獲益”。未來,外賣買菜業務也將搭乘開放平臺的快車全線推進到500個城市。 如今,線上買菜已經成為當下年輕人高頻剛需的消費場景。過去一年,在餓了么上買菜用戶平均年齡29歲,餓了么生鮮整體業務量增長10倍。據悉,餓了么口碑已攜手農產品生產源頭、生鮮平臺和各地傳統菜場等行業伙伴,在超過100個重點城市開展外賣買菜業務。 叮咚買菜訂單增長20倍,線上菜攤年入過百萬 過去一年,叮咚買菜在餓了么線上訂單量、交易額同時增長超20倍,線上用戶量增長10倍。 “線上菜場”里生意火爆的不只是大型連鎖生鮮品牌和平臺,來自外賣平臺的新生意也讓傳統菜場迎來新機遇。餓了么生鮮業務相關負責人表示,部分上線平臺的菜攤外賣收入已經達到70%以上,年營收過百萬的不在少數。 在重慶南坪一菜市場經營菜攤15年的石宗容,如今八成銷售來自線上,“許多老顧客都不到菜市場買菜,改為線上下單。”她的菜攤每個月外賣能有3000多單,年營收超200萬。 90后消費者占比33%,60歲攤販和中老年客人“同步轉型” 據餓了么數據顯示,買菜用戶平均年齡約29歲,三分之一為90后,超五成為白領用戶。外賣買菜服務已經成為了忙碌的輕熟白領日常不可或缺的生活服務。 除此之外,外賣買菜的參與群體年齡層也正在不斷向上滲透,過去一年上餓了么買菜的中老年用戶數增長500%。61歲的老方在杭州鳳起農貿市場六平米不到的商鋪里賣了23年的蜜藕,在聽到有老主顧崴了腳三個月沒吃上藕的事情之后,老方下定決心做外賣。“畢竟我這里買藕的老人挺多的,許多都比我老,我總要想象辦法的。”老方還用畫畫的方法,把點外賣的步驟一步步畫下來,方便那這些比他年紀還大的顧客操作。 數字化升級城市經濟末梢商戶,菜場角落攤主成功逆襲 菜場的“觸網”故事遍布全國。2018年,昆明消費者買菜訂單增幅在全國省會中位列第一,來自菜市場的外賣訂單量同比增長超十倍。在離新興商業模式觸角較遠的區域,餓了么口碑通過數字化賦能,為傳統商業存量帶來新增量。 線上平臺基礎設施所支持的更大服務范圍和數字化賦能指導,成功把流量和需求擴散到了次級地段。比如對攤位地段不同的傳統攤販來說,當他們面向線上用戶時,都處在同一個無差別的“攤位”上。杭州文二街農副產品綜合市場里劉倉貴的攤位就在不起眼的角落,但作為這個農貿市場第一家上線外賣平臺的攤位,日營收高時能有6000多元,連菜場門口最佳攤位的老板也“相當眼紅”。 (圖片為效果圖) 作為串起一座城市核心生鮮需求的供給方,遍布城市的菜場、生鮮超市等實體在服務消費者的同時也在開拓餐飲商戶業務。阿里本地生活旗下供應鏈品牌“有菜市場”,正在連接實體分銷網絡與中小餐飲商戶,通過交易、營銷、履約、配送等多環節的數字化賦能,把全城菜場升級為中小餐飲商戶每日采購的線上批發市場。在提升線下菜場時效和周轉的同時,幫助中小餐飲商戶借助一站式采購平臺實現靈活補貨,大大提高經營效率。 對生鮮伙伴來說,接入外賣平臺不僅意味著渠道的拓展,更重要的是實現在線化、數字化,可以利用平臺大數據來指導進貨、庫存管理和銷售,還能對用戶精準畫像進行針對性的營銷。 在阿里本地生活搭建的生鮮生態平臺里,他們更是可以獲得包含蜂鳥、淘寶、天貓、螞蟻金服等多方資源,從配送、流量、數字化、金融、供應鏈等五大角度全線服務。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