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有道 全國網媒技術大咖空降武漢
2019-06-20 21:46:06??來源:長江云 責任編輯:翁遠航 我來說兩句 |
近年來,媒體融合一直是大家熱議的話題,面對技術領域突飛猛進的發展,傳統媒體如何高效融合轉型?網絡媒體如何順勢而為?如何應對自媒體沖擊提高“四力”?6月20日,來自全國各地的傳統媒體、網絡媒體和IT廠商的精英齊聚武漢,參加第十屆全國網絡媒體技術聯盟年會。 本次活動由全國網絡媒體技術聯盟主辦,湖北長江云新媒體集團承辦,以“賦能融媒,轉型升級”為主題,探討媒體融合轉型之道,分享交流縣融建設、新技術研發、媒體運營等經驗成果。來自人民網、央視網、中國網等中央和地方80多家網技聯主要成員單位技術負責人、技術骨干120余人參加本次盛會。 湖北長江云新媒體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李鵬作經驗分享/攝影 周鑫 全國縣域融媒熱 “湖北方案”引行業關注 “長江云成為全國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基礎藍本,并參與全國標準的制定,愿意將自身已有的經驗和大家共享。”現場,湖北長江云新媒體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李鵬首先做了經驗交流,截止目前,長江云融媒體平臺已經實現省市縣三級全覆蓋,湖北17個市州及所轄縣(市)在內的120個以“云上”系列命名的官方客戶端已建成運營三年多,實現了新聞政務全匯聚、信息傳播全媒體、主流聲音全覆蓋、網絡輿情全管控。 各大IT廠商代表作技術分享/攝影 周鑫 擺脫技術困擾 設計師也可兼職“技術活” “現有移動內容管理系統的內容生產方式本質還是PC版,應不斷匹配終端功能和創新需求。”在以H5技術和應用享譽全國的北京樂享云創科技CEO王志看來,現有移動內容管理系統的內容模版與系統深度綁定,幾乎任何修改都需要技術開發和升級,很多時候會出現“設計人員能做出效果,但缺乏懂代碼的專業人員去制作”。而木疙瘩的移動融媒內容生產系統,集稿件編輯、素材編輯和模板編輯等多個編輯器于一體,設計人員設計完一個新的樣式后,可以直接推到前端變成模版,快速生成個性化H5。 新華網技術管理辦公室技術總監劉冬作經驗分享/攝影 周鑫 智能化最終是以人為中心 而不是以機器為中心 “只有內容打動受眾,才能完成一次有效的傳播。”新華網技術管理辦公室技術總監劉冬表示,要想生產出有質量的新聞產品,媒體融合在關注技術的同時,人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內容平臺建設過程中,技術能幫助我們篩選出更多的有效信息,提升內容的包容性,而騰出來的人力則可以集中精力投入創作。 他還表示,海量的圖片是新華網的優勢,怎樣基于圖片快速生成視頻是新華網正在探索的方向之一,以技術為支撐,利用好自身的傳統優勢,是媒體融合需要關注的地方。 人民日報媒體技術公司數字與可視化部主任張建波作經驗分享/攝影 周鑫 內容可視化不是一擁而上 要避免形式大于內容 因為內容可視化的形式不斷地創新,H5、動畫、短視頻等其他形式層出不窮,圖解形式的產品近幾年出現了斷崖式下跌,人民日報媒體技術公司數字與可視化部主任張建波表示,內容可視化不是一擁而上,需要精準聚焦,綜合考慮,選擇最適合的形式提供高質量的產品。也不要單純的根據訂單去執行,內容生產人員和技術人員之間一起討論策劃,常常能碰撞出更多的新想法。而且,內容可視化要避免形式大于內容,不同形態融媒體產品制作周期不同,要著眼于“快、全、深”三個角度做差異性的生產安排。 央視網創新孵化中心總監馬樺作經驗分享/攝影 ?周鑫 浙江日報報業集團產品研發中心主任李偉忠作經驗分享/攝影 周鑫 央視網、浙江日報、數字廣西集團參會代表也分享了各自在技術、融合、運營方面的經驗和亮點。 長年與媒體合作并為年會提供贊助支持的著名廠商木疙瘩、思拓、AWS、太極、方正、海納等廠商也就各自的媒體融合應用技術和產品進行了交流展示。 據了解,全國網絡媒體技術聯盟是由15年前十幾家媒體技術人員交流的QQ群發展而來,從2010年舉辦首次年會交流媒體技術,分享經驗教訓,到現在已經成為全國200多家媒體的技術主管和骨干組成的技術聯盟。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