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錦先同志先進事跡
2019-08-27 16:31:39??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林晨 我來說兩句 |
華錦先同志,現任新羅區小池鎮培斜村黨支部書記,自1982年參加工作以來,主動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認真貫徹執行上級黨委、政府的決定,勤政為民,恪盡職守,認真履行村黨支部書記工作職責。2006年被福建省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2012年被龍巖市委授予“全市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2015年被福建省委宣傳部和組織部聯合評為“基層最美人物之最美村官”,2015年被福建省文明委授予“敬業奉獻道德模范榮譽”,2015年被福建省委組織部評為“美麗鄉村領頭人”,2016年被選為省、市、區黨代表,2016年被福建省第十次黨代會選為省委候補委員,2018年被福建省總工會評為“福建省勞動模范”。 不忘初心,做支部建設的“領頭雁” 在上世紀90年代初,培斜村還是省定貧困村,全村靠在家務農、外出打工過日子,人均年收入在1000元以下,村集體經濟收入不足5000元。華錦先同志勇挑重擔,積極聯系鄉賢、幫扶單位籌集資金,為培斜村的基礎建設盡心盡力,努力建設“美麗培斜”?;蛟S誰也不曾預料到,經歷二十多年的發展后,培斜村完美蛻變,從“省定貧困村”成為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他說,“我們村不管什么時侯,任何產業發展,都是黨員干部起帶頭作用,村民也有這個意識,黨員干部敢做的事,他們就敢跟著做,我們村發展到現在二十多年,可以說黨員起著決定性的作用?!?/p> 二十多年的積淀,“支部引領,黨員示范,群眾跟隨”的治理模式成為培斜村事業發展的核心動能。在華錦先同志的帶領下,培斜村黨支部圍繞“黨建帶產業,生態促發展”思路,緊盯市場搶抓機遇,立足自身特色優勢,因地制宜謀求發展,帶領村民闖出一條強村富民之路。1993年,在反復考察和思量后,華錦先決定發揮竹林資源優勢,發展竹涼席產業,以他為首在村內開辦第一家竹席廠,并鼓勵18個黨員一同辦廠,村民們看在眼里,紛紛跟上來。2003年初,為適應市場需求進行新產品開發,他決定將原先的麻將席改為竹條席,竹產業實現從純手工向機械化推進,隨后擴大生產規模,建成2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使竹席產業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一直紅火至今,并輻射帶動周邊縣和鄉鎮勞動力就業。2018年,培斜村社會總產值達3.2億元,村財收入120萬元,人均收入2.35萬元。 不忘初心,打造共贏增收“宜業”培斜 在互聯網時代下,華錦先意識到要將現有產業與網絡相融合,于是他將電子商務引進培斜村,新興的電子商務在培斜村落戶后呈現爆發式的增長,成功吸引20家實體店入駐和120多家網店投入運營,帶動200多人從事電商業,吸引18名本村大學生畢業回鄉創業,并迅速摘得“福建淘寶第一村”的榮譽。2017年培斜村電商銷售額突破億元大關。同時培斜村開發研學體驗文化旅游項目,目前已建成集農民公園、竹產業展示展銷館、水果采摘、九溪廬漂流、鄉村農家樂等吃、住、行、游、娛、購一體的國家3A級景區。2018年培斜村接待游客達60萬人次,最多一天接待80余輛旅游大巴。 隨著培斜村的發展提速,步入快車道,專業合作社成為助推發展新引擎,現在培斜村超過八成以上的村民擁有培斜鄉村旅游的股份,實現“人人是股東,戶戶有分紅”的共贏局面,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帶動了村民增收致富。 不忘初心,打造美麗鄉村“宜居”培斜 隨著培斜村產業經濟發展壯大,村民們對幸福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長,華錦先同志認識到要著力改善民生。在他的帶領下,培斜村兩委堅持從群眾生活需求入手,全力抓好村容村貌整治,組織黨員、群眾開展“建新村、奔小康”活動,新村建設初具規模,完成沿河路和村小組道路硬化,順利完成一期、二期新村建設,安置群眾185戶,村容村貌整潔有序;制定并印制《培斜村村民自治制度匯編》、《培斜村村規民約》等制度,成為村干部和全體村民的行動準則;大力倡導文明鄉風,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時代新風,以良好黨風推進農村基層風氣的轉變。2017年農歷“小年夜”,組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團圓飯”,700多名村民參加“節儉過年,過文明年”的聚餐,將移風易俗的理念貫穿其中,實行AA制,以往傳統宴席要上23道菜,這次的“團圓飯”只上13道菜,少了雞鴨魚肉,少了大操大辦,多了節日氛圍,多了新風氣、新面貌。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華錦先同志的帶領下,培斜村一次次支部引領,一次次黨員帶頭,一次次村民響應,使得培斜村在改革中謀發展,在發展中求創新,培斜人用智慧與汗水,走出一條通往美麗幸福的康莊大道。 ? ?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