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依舊在——寫在孔繁森逝世25周年之際
2019-11-30 09:26:19? ?來源: 福建第九批援藏隊 責任編輯:康金山 我來說兩句 |
孔繁森十分尊重藏族同胞的生活習慣,他在下鄉途中吃風干的羊肉 圖片來源:福建第九批援藏隊 孔繁森先后兩次進藏,這時已在高原工作6年。按說,他現在應該東進返鄉。然而,他卻接受了一項更艱巨的任務,驅車向西,奔赴自然條件更惡劣的地區,挑起阿里地委書記的重擔。 號稱“世界屋脊”的西藏高原,高寒缺氧,氣候惡劣,而阿里又是西藏最艱苦的地區。那里平均海拔4500米,空氣中的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一半,最低氣溫零下40多攝氏度。 民主改革前,野蠻的封建農奴制嚴重束縛了當地生產力的發展,藏族群眾的生產與生活長期處于原始狀態。民主改革后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阿里發生了巨大變化,但由于歷史和自然的原因,當地的經濟發展仍比其他地區緩慢,群眾生活仍比較貧困。 那里更需要像孔繁森這樣年富力強的優秀干部。自治區領導同志征求孔繁森的意見時,他堅決而干脆地回答:“我是黨的干部,服從組織安排。” 像這樣的工作調動,孔繁森經歷過多次。每一次,他都把黨和人民的需要作為自己的唯一選擇。 孔繁森看望藏族老人 圖片來源:福建第九批援藏隊 孔繁森1944年出生在山東聊城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在黨的培養教育下,他參軍、入黨,后來轉業到地方工作。1979年,國家要從內地抽調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當時擔任中共聊城地委宣傳部副部長的孔繁森欣然赴藏。他清楚地知道,這是祖國和人民的需要,這是黨的召喚。 從踏上西藏高原那天起,孔繁森就暗下決心:把自己的一切獻給祖國這塊神圣的土地,獻給勤勞、勇敢的藏族人民。 孔繁森進藏本來是作為日喀則地委宣傳部副部長選調的,報到后,區黨委見他年輕體壯、意氣風發,決定改派他到海拔4700多米的崗巴縣擔任縣委副書記。征詢他的意見,回答仍很痛快:“我年紀輕,沒問題,大不了多喘幾口粗氣。” 那時,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剛剛開過,為了在農牧區推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帶領群眾脫貧致富,他親自到一個鄉試點,又把經驗在全縣推廣。在崗巴3年,他幾乎跑遍了全縣的鄉村牧區,每到一地就訪貧問苦,宣傳黨的政策,和群眾一起收割、打場、挖泥塘,與當地群眾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