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銀耳走出深山?“90后小伙幫父賣貨“拼”出十萬加
2020-11-13 16:07:56?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陳楠 我來說兩句 |
古田出產的銀耳是國家地理標志性產品 陳恭章攝 東南網11月13日訊(本網記者 陳楠)11月7日清晨,農歷立冬,福建寧德市古田縣城關的一棟民房三樓,20多名身穿工裝的工人分散在四個房間內忙碌著,一顆顆煥著淡黃色的銀耳干,根據不同大小和品相,被一一裝進袋,封口、打包、裝箱……墻角已經堆放了近百個打包好的紙箱。 在樓層角落的一個小房間里,出生于1992年的姚煜啟嘴里叼著饅頭,兩眼盯著電腦屏幕,伴隨著一陣陣鍵盤聲落下,一個個字符躍入聊天框,回答著屏幕那端、來自大江南北的消費者問題。“我每天可以賣1000多單銀耳,做促銷的時候,可以賣2000單。”他說,現在是他做拼多多的第5個月,主營賣古田銀耳,隨著冬季到來,進入銀耳盛產期,也是他最忙碌的時候。 而在距離此處二三十多公里外的吉巷鄉薛后村,村民卓致建夫婦倆已經在他的銀耳菇棚里,給他們家3.5萬桶、將近12萬多朵銀耳澆水。這個村不到4000人,有著將近200個銀耳菇棚。這些銀耳,經過烘干,大都通過姚煜啟的拼多多網店,銷往全國各地。 寧德古田,位于福建閩東,群山環繞,以“中國食用菌之都”著稱,其“古田銀耳”是國家地理標志性產品。銀耳,被稱之為平民燕窩。古田與銀耳的淵源始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因國家興建我國第一座地下水電站,淳樸的古田人搬離祖輩居住了逾千年的舊縣城,形成了福建第一大人工淡水湖——翠屏湖。翠屏湖也在反哺著古田人民,其每日散發著大量水汽,在周邊形成了獨特的氣候,成為銀耳生長發育的良好環境。 古田縣電商協會負責人介紹,依靠以銀耳為代表的食用菌,該縣居民探索電商銷售新路徑,如今該縣擁有電商企業400多家、電商店鋪2700多家,吸引了一批批創業青年返鄉,踏著互聯網浪潮,古田銀耳以更快捷的走出大山,像造福他們父輩一樣,造福著這些年輕人。 “聞著銀耳香長大,現在我幫父親賣銀耳” 初見姚煜啟是在他的辦公室里,眼前這個1.75的小伙,闖蕩電商多年,今年下半年轉戰拼多多,開了一家名為“姚億瑤的店”的網店。從0開始,短短數月,如今已經是古田這個電商縣的小名人了,如今店鋪日銷售額超10萬元,主營菌菇類產品,主打就是古田銀耳。 “從記事開始,家里就種銀耳了,小小的菇棚,就是我小時候的玩耍的地方。”姚煜啟說,他所在的村莊叫薛后村,緊鄰翠屏湖,從湖邊沿著蜿蜒山路一路上坡,驅車二十來分鐘,就到村子里。因地勢較高,通風、光照條件適宜,水汽足、霧氣多,適宜銀耳生長,村里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種銀耳。他記得,小時候父母在村子里有一個木架、蓋稻草的銀耳菇棚,每年秋天農忙季節結束后,父母就開始種銀耳了。 他說,種銀耳除了技術,最主要的就是要勤勞,從配料開始、裝料、接種、管理,到最后采收、烘干,一批銀耳的周期為兩個月左右,很辛苦,每天都要管理,特別是對溫度、濕度的控制,他還記得以前父母每天清早起床,打開菇棚通風,為銀耳噴水,晚上再次澆水,關菇棚,“小時候都是在菇棚里鉆來鉆去的,真的是聞著銀耳香長大的,看著一根根塞滿和木屑類似的菇筒上,慢慢長出一朵朵白色銀耳,感覺太神奇了。” 小小的銀耳,慢慢的改變了姚煜啟家的生活水平,菇棚也從稻草棚不斷升級,村子里一個個嶄新的銀耳菇棚一座接著一座建起。慢慢的,隨著年齡增長,前幾年,姚煜啟的父親開始縮小銀耳種植規模,慢慢涉及銀耳培養基原料銷售,這種培養基是從棉花中提取的,而本地不產棉花,要從省外進;從學校畢業的他,幫著父親采購原料,在新疆呆了三年。“父母年齡在增長,一天天的老去,我就想呆在父母身邊,幫他們賣銀耳”。 三個月,“拼”出“十萬加”,幾乎包了全村的貨 姚煜啟說,身邊種植銀耳的人越來越多,種植水平、管理手段越來越高,產量也越來越多,慢慢的,身邊就有人嘗試通過電商渠道銷售銀耳,在2017年,他在拼多多開了第一家店,因為沒有電商運營常識積累,銷量不佳,就沒有堅持下去。今年因為疫情,銀耳銷路受到很大影響,他再次想到電商、再闖拼多多,在4月份,他新開了一家拼多多店鋪,取名“姚億瑤的店”,姚億瑤,這本來是準備給他孩子的名字;6月底,他在店里掛上了銀耳的鏈接。 “一開始,就我和我媽媽兩個人,我負責進貨、店鋪運營管理,我媽負責打包。”姚煜啟說,他每天清早起床,深夜才休息,邊開店邊學習拼多多店鋪運營知識。努力的付出,終于換來回報,他說,他的網店銀耳銷量不斷上升,他們家種植的根本不夠他賣,他開始向周邊村民收銀耳賣,如今,他每天銀耳的銷售量1000多單,若從進貨量上測算,幾乎要將他們村的銀耳給包了。在今年10月份,銀耳累計銷量突破十萬件,位列銷量第一。 現在,他的拼多多網店位列土特產店暢銷榜第13名,每天銷量在3000單以上,主要是菌菇類干貨,其中除銀耳外,竹蓀銷量也是位列第一,茶樹菇位列香菇類暢銷榜第6名。他的隊伍,也從母子兩人擴增至20多人。 “銀耳是古田的名片,能有今天這樣的成績,我挺自豪的,我也是在為家鄉代言。”姚煜啟說,他店鋪的消費者來自全國各地,通過他的努力,將一份份古田品質的銀耳,送到全國,讓大家知道古田、古田銀耳,他很有成就感。 小小深山縣城,遠近文明電商縣 銀耳又稱作白木耳、雪耳、銀耳子等,有“菌中之冠”的美稱,也被稱為“平民燕窩”,潤燥補肺,滿滿的植物蛋白,其中富含的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胃蠕動,減少對脂肪的吸收,是美容養顏的佳品。 位于福建閩東山區的古田縣,以“中國食用菌之都”著稱,是全國袋栽銀耳的發源地和主產區,是“古田銀耳”原產地區,國家地理標志性產品。 古代人們認為“天生霧,霧生露,露生耳”,銀耳是上天的賞賜。而古田人與銀耳結緣,起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1958年,國家在古田縣興建“一五”計劃重點工程、我國第一座地下水電站——古田溪水電站,淹沒了逾千年歷史的古田舊縣城,形成了水域面積達37.1平方公里、蓄水量為6.41億立方米的福建第一大人工淡水湖——翠屏湖。1989年又因建閩江水口電站,淹地2萬余畝。1994年,水口電站跨江巨壩竣工,上流水位提高65米,形成境內水域面積34.8平方公里的大水庫,庫容量26億立方米。 古田縣地理環境和氣候成為駐留暖濕氣流的“聚寶盆”,再加上兩大水庫散發出來的大量水分,形成這里獨特的氣候環境:冬暖夏涼、雨水充沛、空氣濕潤、光照充足,春、夏、秋三季云遮霧繞,成為銀耳生長發育的良好環境。 古田縣電商協會會長魏金介紹,2015年開始,古田縣結合食用菌特別是銀耳產業,大力發展電商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如今古田縣已有電商企業412家,電商店鋪2743家,是全國電商示范縣。今年1至9月份,古田縣網絡零售額累計9.13億元,同比增長6.3%。在這些散布在全縣的電商中,拼多多的商家正不斷增多。當地一物流相關行業人士介紹,目前古田縣縣城每天發出的快遞中,拼多多的占了一半以上。 姚煜啟說,這些年他也感受到拼多多的變化,在第一次接觸拼多多時,每天被網友問的最多的是產品本身,而如今,網友們問的最多的是“幾天能到?”,不問問題直接下單的越來越多。如今,他在忙兩個事情,一是今年拼多多在首頁開辟了直播通道,他在研究如何通過直播提高銷量,二是,他準備將店鋪升級為旗艦店。 作為國內最大農產品上行平臺的拼多多,起家于農業,致力于農業,農產品年成交額在2019年達到1364億元。過去5年間,拼多多的農產品銷售規模一直保持著100%以上的復合式增長。2019年,全平臺銷量超過“10萬+”的農產品超過1500種,增長了230%。據估計,2020年,拼多多農產品銷售規模將進一步翻倍增至2500億元。 此前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底,拼多多平臺已經直接帶動全國超過10萬名新農人返鄉創業。越來越多像姚煜啟一樣的年輕人,他們懂電商、善經營,借助拼多多平臺,不僅實現了致富夢,也讓家鄉好貨走出大山、進入全國普通百姓的餐桌,帶動家鄉產業興旺。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