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先鋒】鐘亮生:鋪就 “甜蜜”富民路
2022-05-24 15:38:38? ?來源:武平發布、武平縣退役軍人事務局 責任編輯:郭曉楷 我來說兩句 |
編者按 退役軍人是重要的人力資源,促進他們就業創業、引導他們積極投身創業創新,對于更好實現退役軍人自身價值、助推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國防和軍隊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為貫徹執行好省退役軍人廳關于《進一步促進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十條措施》,3月17日起,廳官微官網開設“創業先鋒”專欄,陸續報道我省退役軍人秉持軍人本色奮斗在經濟建設主戰場的創業典型,宣傳社會各界關心支持退役軍人就業創業的動人故事,以此弘揚自信自強、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營造有利于退役軍人就業創業的良好氛圍。 近日,武平縣萬安鎮2022年脫貧戶參與激勵幫扶養蜂項目簽約暨蜂種發放儀式在石燎閣蜜蜂科普基地舉行,基地負責人退役老兵鐘亮生為10位幫扶脫貧戶現場頒發了蜜蜂認養證書,并指導他們做好蜜蜂日常管理。 鐘亮生,1993年入伍,1998年退伍回鄉后,不忘軍人本色,勵志自主創業,先后籌建了養蜂專業合作社、蜂業公司、養蜂協會,通過“合作社支部+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在“甜蜜事業”上闖出一片天地。 退役不褪色,勵志自主創業 ▲右一為鐘亮生在部隊服役期間照片 在部隊期間,鐘亮生表現良好,曾被授予“三等功”“優秀班長”“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1998 年從部隊轉業后,他被分配到縣林業局采購站工作。 隨著武平林業體制改革的推進,鐘亮生發現養蜂行業的前景。2006 年,他從父親手里接過 20 多箱蜜蜂,把蜂箱和采蜜方法都做了改進,加上生態蜜源一年比一年好,他的蜜蜂業漸漸有了一定規模。2008 年,鐘亮生夫妻擴大投資,又新建了一個養蜂基地,當年收了 2000 多公斤蜂蜜。不料,第二年突然遭遇大雪,由于缺少經驗,沒給蜜蜂提前做保曖措施,蜜蜂基本凍死了,損失慘重。 “哪里跌倒,哪里爬起。”為了盡快掌握養蜂技術,鐘亮生買來相關書籍,在電腦上查詢專業知識,利用晚上時間自學理論,白天進行實踐操作,隨后又聯系到福建農林大學蜂學院,得到了蜂學院周冰峰、陳大福等老師的大力支持,他逐漸掌握了人工育蜂王等“絕技”,并對蜂巢實行“家庭式管理”,逐漸從一個“門外漢”變成養蜂“行家里手”,蜂場的蜜蜂數量和蜂蜜產量逐年增加。 助殘扶貧 ,“輸血”變“造血” 為了幫助更多的殘疾人脫貧致富,鐘亮生在 2010年組建起了以殘疾人為基本組成人員的梁野仙蜜養蜂專業合作社,并成立了黨支部。他主動找到縣殘聯,簽訂了共同扶持殘疾人就業的“三三制”養蜂協議,協議按縣殘聯、合作社、殘疾人各三分之一的出資比例,并由他和支部黨員負責給殘疾人免費提供技術保障、保價回收蜂蜜。這項優惠措施,極大降低了殘疾人的投資門檻和投資風險,受到殘疾人的熱烈響應。至今,鐘亮生已扶持全縣 192 位殘疾人加入養蜂行列,養蜂達8000 多箱,年實現蜂產品產值近800 多萬元,殘疾人貧困戶大部分買了車建了房,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鐘亮生免費為殘疾人、退役軍人、貧困戶開展養蜂培訓 精準扶貧,“送魚”變“授漁” 2011年,鐘亮生在武平萬安鎮上鎮村成立石燎閣養蜂科普基地,得益于林改優勢,石燎閣蜜蜂科普基地已發展成集養殖加工、生產銷售、科研開發和現場教學、研學實踐為一體的科普基地,總占地8000多平方米,多年來基地免費舉辦殘疾人、退役軍人、貧困戶養蜂培訓班260多期(次),免費發放養蜂技術資料2萬多份,還常年派出技術員深入新羅、上杭等周邊縣市和本縣各鄉村為貧困戶傳授養蜂技術,不遺余力扶持殘疾人和貧困退役軍人發展養蜂業。 2015 年以來,鐘亮生通過“二送一包”(即送蜂種、送技術、包銷售)和激勵性扶貧等措施,幫助 338戶貧困戶加入養蜂行業,有效促進貧困戶脫貧致富。 ▲鐘亮生到上杭為貧困戶開展養蜂培訓 注重開拓創新,勇當創業先鋒 鐘亮生通過潛心鉆研林下養蜂技術,申請了多項發明專利,編寫了《蜜蜂科普知識》《本地中蜂養殖技術》等叢書,在“甜蜜事業”上闖出一片天地。2018年被龍巖市人社局評為“中級畜牧師”職稱。 為了更好地推廣林下“甜蜜事業”,鐘亮生一方面繼續加大產品研發,創新開發了蜂蜜綠茶、蜜蜂酒、蜂蜜金桔、蜂蜜姜茶、蜂蜜護膚品等蜂產品制品,提高了蜂產品附加值,延伸了蜂產品的產業鏈,增加了蜂農的收入。 與此同時,鐘亮生還借助電商、直播、認養等模式拓寬銷售渠道,助推石燎閣蜂蜜入駐信用社電商、閩西老字號、抖音等平臺,讓武平生態蜂蜜品牌持續打響全國各地。 ▲石寮閣養蜂場,上圖為鐘亮生在直播,下圖為鐘亮生女兒在直播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