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安新一代民兵代表看望老民兵——三張喜報讓兩代民兵共潮聲
2025-05-19 14:46:48? ?來源:漳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 責任編輯:卓志沐 我來說兩句 |
夏日的鳳山浸潤在蒼翠之中,5月16日,詔安縣新一代民兵代表李志斌等人走進金星鄉古關社區,陽光穿透村委會門前的榕樹枝葉,在地面織就斑駁光影。85歲的林瑞林挺直腰板迎上前來,銀白發絲下的面龐鐫刻著歲月溝壑,手中緊攥的獎狀在光暈中折射出溫潤微光。 “一個村出了三個民兵英雄,當真了不起!”民兵沈秋順凝視著墻上的戰斗經過圖示,話語里帶著敬意。民兵代表們剛踏入社區文明實踐中心,便被墻面“河港山地區殲滅美蔣武裝特務戰斗經過”的展板攫住目光。李細忠朗聲笑道:“既是要聽故事,咱們就再說道說道六十三年前那場硬仗!” 他目光越過高闊的窗欞投向遠山,仿佛穿透時光望見1963年6月21日深夜——美蔣“反共挺進軍第六十一支隊”借著漆黑夜色在邱厝城海灘悄然登陸,卻在次日午后被我軍民鐵桶般合圍于鳳山風吹嶺頂。三小時短兵相接后,六名特務伏誅,四人遭擒,兩臺電臺連同比肩林立的槍支彈藥盡數歸入我方囊中。 林瑞林顫巍巍展開泛黃卷邊的喜報,中共詔安縣委的嘉獎字跡雖褪卻依然力透紙背。老人枯瘦指節摩挲著紙面笑道:“他們二位掙得三等功,我雖未立功卻也得了嘉許。”記憶如潮漫卷,他清晰憶起那夜眾人抄起鐵撬、扁擔乃至劈柴斧頭,緊隨僅持駁殼槍的黨支部書記郎壯發沖入濃稠夜色。 “我身形瘦小,郎書記便囑我扮作牧童摸上山頭探查。”李細忠接過話頭,布滿褐斑的手掌在空中勾勒迂回路線,“哪料被特務用槍管抵著太陽穴捆作一團。”他狡黠地瞇起眼角褶皺,“他們捆人時指節和腿都在打顫咧!”恍然間,那個佯裝瑟縮卻暗將敵人誘入包圍圈的清瘦青年似乎又立在眾人面前。 “原想著如同電影里那般威風,哪知真刀真槍的陣仗全然兩樣。”追憶當年遭縛情景,李細忠撫著右腿輕嘆,“要說半點不怕是假,可那些特務抖得比我還厲害。”此役中他因機警果敢榮膺三等功,此刻勛章雖未佩戴,挺直的脊梁卻昭示著永不褪色的榮光。 身著新式迷彩服的周志勇攥住老人嶙峋的手:“當年直面荷槍實彈的特務,當真不曾膽怯?”李細忠笑著戳點青年嶄新的戰靴:“那些家伙套著解放軍裝束,偏要蹬雙黑色軍靴充數!”老人惟妙惟肖模仿特務倉皇模樣,“他們哪曉得著軍靴的部隊只有少部分部隊才有,大部分還是穿解放鞋。” 話音未落,林瑞林忽地哽了聲息,粗糲指腹撫過喜報卷邊的裂痕:“戰士林福民、民兵鄭武容在那場戰斗中犧牲了......他們永遠守著風吹嶺了。”三年前他還執拗地攀山為烈士墓碑描紅,縣里一名女干部聽說林老的事跡后,主動接過這樁傳承,他說這比任何獎狀都熨帖心腸。 “民兵鄭大光的戰斗故事咋樣?”雖然沒有見到鄭大光,但李志斌還想聽聽他的故事。鄭大光比李細忠年少兩歲,同樣在此役中因驍勇獲頒三等功,李細忠慢慢將鄭大光的故事道出心聲。 日影悄然攀上窗欞,臨別時老人們執意相送至村口。林瑞林凝望山間盤桓如龍的公路,驀地攥緊年輕民兵的手腕:“如今飛機大炮樣樣齊備,可莫忘了咱們當年掄扁擔揮鋤頭照樣守得海疆安泰!” 山風掠過老人褪色的舊軍裝,將殷殷囑托揉進每個年輕民兵的衣褶。李細忠瞇眼遠眺當年血戰的山巔,新植的松柏正將彈痕斑駁的巖壁浸染蒼翠,恍惚間與記憶里執斧疾奔的青年身影疊作不朽的豐碑。(戴偉國、許嘉淇)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