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營礪劍到面坊逐夢 莆田退役軍人鄭天金“線面產業”富鄉鄰
2025-06-23 17:45:56?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卓志沐 我來說兩句 |
清晨五點,莆田市仙游縣園莊鎮宮兜村還籠罩在一片靜謐之中,退役軍人鄭天金已忙碌起來,穿梭在一排排木質面架間,雙手熟練地翻飛,將細如發絲的線面輕輕拉開。這動作,讓人想起二十多年前,他在部隊拉練的場景。從手握鋼槍到抻拉面粉,這位退役軍人的“戰場”變了,但刻在骨子里的堅韌從未改變。 軍旅淬煉:擔當鑄就創業底色 2002年,18歲的鄭天金入伍。在部隊的熔爐中,他始終以最高標準要求自己,他帶出先進班、在軍事比武奪冠,還榮立三等功。面對留隊機會,他將名額讓給農村籍戰友:“兩個三等功對我意義不大,但對他是改變命運的機會。”這份軍人的擔當,成為他日后創業的精神基石。 退役后的十年間,鄭天金輾轉多職,在省政府做過內衛,在武校當過十佳教官。2010年,他與妻子在榜頭鎮創辦雕刻加工夫妻店,憑借勤勞與誠信,生意逐漸紅火。然而,2015年紅木家具行業遇冷,市場萎縮、客戶拖欠貨款等問題接踵而至,讓他意識到“單一產業風險太大”。此時,一則“陳克明從木工轉型做掛面”的故事觸動了他:既然祖輩都以做線面為生,為何不將這門傳統手藝發揚光大? 一根面的“破壁重生” 園莊鎮素有“中國面點師之鄉”的美譽,“十戶把索面,時逾三百載”的民謠,見證了當地線面制作的深厚歷史底蘊。鄭天金放下了曾經的成就與光環,從零開始,他拜村里老師傅為師,從和面、醒面、拉面等基礎工序學起。“線面制作看似簡單,實則講究‘力道’與‘火候’——3公分的面團要拉成0.6毫米的細面,全靠雙手的巧勁。”他回憶道。 廠房資質不足、生產受天氣限制、市場競爭激烈……創業初期,鄭天金面臨重重挑戰,但部隊培養出的堅韌性格讓他從未想過放棄。他自費跑遍福州、泉州、漳州、浙江等地考察學習,在與同行的交流中,他深刻認識到:傳統工藝要想在現代市場立足,必須進行現代化賦能。 2021年,鄭天金終于取得“小作坊生產許可證”。同年,“九喔”與“園莊線面”兩個品牌應運而生。“‘九’寓意長長久久,‘喔’取自公雞打鳴聲,象征清晨開工的勤勉。”他解釋道。正因如此,以地域為名的“園莊線面”,承載著百年工藝的傳承;而“九喔”二字,則凝練著對事業的期許。二者相輔相成,既致敬傳統,也彰顯開辟未來的決心。 標準化生產與創新發展之路 2023年,鄭天金的線面事業迎來關鍵轉折。園莊鎮黨委書記一句“園莊的線面怎么能跑到榜頭去做?根在園莊,必須把產業留在家鄉!”為他的返鄉創業路鋪開了新篇。 原來,鄭天金早年因廠房資質問題受限,無奈在榜頭鎮租用鐵皮房生產。園莊鎮黨委得知后,迅速啟動“引鳳還巢”計劃,協調盤活宮兜村閑置小學——這座曾作為疫情隔離點的1600平方米校舍,經政府專班推動,以低于市場30%的租金交付,成為標準化廠房。 改造后的廠房內,陽光房采用通透玻璃設計,既滿足傳統線面“靠天晾曬”的工藝需求,又通過溫控系統突破天氣限制;檢測室內,高精度水分測定儀、酸度計等設備一應俱全,每批次面粉需經過12項指標檢測方可投產。二樓“線面文化長廊”不僅展示了傳統農具和線面制作工藝,還設置了體驗區,讓孩子們親身感受三公分面團拉成0.6毫米細面的神奇過程,在寓教于樂中傳承非遺。 “味在園莊”賦能品牌升級 2023年,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式頒布“味在園莊”集體商標注冊證,該商標為莆田市首個面點類集體商標。鄭天金成為首批簽約企業,他的線面外包裝首次印上這四個字,他深知這不僅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責任。“單打獨斗成不了氣候,就像在部隊要講協同作戰。”他整合5名退伍戰友組成銷售突擊隊,分區開拓市場。 而在產品創新上,鄭天金將目光投向天然食材,火龍果的絳紫、菠菜的翠綠、胡蘿卜的橙黃……這些來自大自然的色彩,被巧妙地融入面團之中,誕生了備受歡迎的七彩線面。當七彩線面在面架上鋪開,仿佛一道絢麗的彩虹,不僅顏值出眾,更富含多種維生素,滿足現代人對健康飲食的需求。如今,線面通過新加坡“莆田餐廳”遠銷東南亞,淘寶旗艦店年銷近萬單,讓莆田味道跨越山海。 榮譽加持:以匠心筑就非遺傳承標桿 憑借對傳統工藝的堅守,九喔食品陸續斬獲多項殊榮:被授予“擁軍企業”稱號,彰顯退役軍人創業的家國情懷;積極投身公益事業,獲評“愛心單位”。2023年,“鄭氏索面制作技藝”入選仙游縣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鄭天金亦被認定為第五批仙游縣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同年,企業被列為“福建省非遺傳承實踐基地”,成為非遺保護與傳承的標桿;此外,企業更摘下首屆“仙游美食老字號”與“名特優新”稱號,成為莆田美食名片的閃亮注腳。 曬場邊,鄭天金撫過垂落的線面。包裝上“一心專注一根面”的口號,是他的誓言。從軍營到面坊,他用近十年時間,將一根細細的線面,做成了帶動鄉親致富的“富民產業”,更做成了傳承文化的“老字號·非遺名片”,助力鄉村振興。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