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權:抓好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實現“百姓富”“生態美”
2014-03-04 08:52?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龔鏨瑒 龔鏨瑒 |
分享到:
|
? 積極探索扶貧開發的新路子 記者:新的一年,福建在扶貧開發方面會有哪些創新? 尤權:習近平同志指出,發展是甩掉貧困帽子的總辦法。他強調,推進扶貧開發,首先要有一個好思路、好路子。我們認為,抓好新時期扶貧開發,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百姓富與生態美有機統一,堅持造血與輸血、扶貧與扶智、自力更生與借助外力相結合,因地制宜地走出一條新的發展路子。 全力推進綠色發展。生態資源是福建最寶貴的資源,生態優勢是福建最具競爭力的優勢。福建23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大多地處山區和水源保護地,生態環境好,加快發展有空間有潛力。我們一定要牢固樹立綠色開發理念,提高項目引進門檻,把好項目環保關,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循環經濟,進一步加強水土流失治理、流域綜合治理、地質災害防治、造林綠化等工作,把加快發展與生態建設統一起來。 全力推進特色發展。習近平同志要求貧困地區要注重發揮自身比較優勢,使發展扎實建立在自身有利條件的基礎之上。貧困地區在產業選擇上,不能面面俱到,不能盲目照搬,要立足自身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區域特點和市場前景,揚長避短、取長補短,加快培育有自身特色、有競爭優勢的產業,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的格局。在城鎮化過程中,不能盲目求大求洋,要依托區位、生態、歷史、文化等特色,大力發展交通樞紐型、旅游景觀型、商貿集散型等特色城鎮,同時以新農村建設、清潔家園等為載體,建設好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促進城鄉一體發展。 全力推進集聚發展。貧困地區財力有限,要集中力量搞好一至兩個產業園區,推進產業向園區集中,改變過去產業集中度不高、產業鏈條不長、產業優勢不足等問題。特別要注意土地的集約和節約,提高土地的投資強度和產出效益。大力實施“大城關”戰略,著力提高縣城和中心城鎮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推動人口向縣城和中心城鎮集聚,促進農村人口內聚外遷、有序流動。 全力推進創新發展。抓好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既要注重思路、理念的創新,也要重視政策、舉措的創新。要大力實施科技扶貧項目,加大重點產業科技攻關和科研成果轉化力度,推動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廣泛開展技能培訓,切實抓好科技推廣。要積極探索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新的經濟組織,不斷提高要素集聚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 同時,要積極創新工作的體制機制。新時期的扶貧開發工作,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必須依靠改革創新來突破。我們要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努力為扶貧開發提供強勁動力和內在活力。 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按照縣為單位、規模控制、分級負責、精準識別、動態管理的原則,逐村逐戶制定幫扶措施,做到扶貧對象精確、扶貧措施精準、扶貧責任到位。要突出政策扶持的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更加注重資金整合,增強扶持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落實省直部門掛鉤扶持制度,科學制定幫扶計劃,統籌協調推進各項任務。 創新山海協作機制。把山區的資源、勞動力、生態等優勢與沿海的資金、技術、人才等優勢有機結合起來,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綜合運用財政返還、用地指標調整、加大考評獎勵等方法,鼓勵山海結對共建產業園區。發揮好對口幫扶機制作用,進一步鞏固緊密型協作聯系,深化產業合作,開展聯合招商。 健全生態補償機制。逐步加大生態保護財力轉移支付力度,進一步完善資金分配辦法,更加重視研究森林覆蓋率、交界斷面水環境功能達標率、主要污染物減排完成情況等生態考核指標和辦法,提高獎補額度,并對扶貧開發重點縣予以傾斜支持。積極探索定量化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價值評價方法,推動碳金融、綠色信貸發展,探索建立水權交易、碳匯交易和排污權交易等市場化補償機制。 完善干部人才工作機制。把帶領群眾脫貧致富作為考核干部的重要內容,進一步健全以扶貧開發成效為中心的考核評價機制,引導干部樹立“功成不必在我”的長遠意識,多做打基礎、利長遠、惠民生的事。繼續加強省直部門、山海之間領導干部交流。采取提高人才待遇、招募派遣“三支一扶”高校畢業生、公開招聘急需緊缺人才等方式,強化人才智力支持。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