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問”網絡謠言 檢察官為您釋疑解惑
2021-04-14 10:27:32? ?來源: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 責任編輯:周冬 我來說兩句 |
真相還未出門,謠言已行千里。互聯網信息低成本的快速傳播,流量帶來的巨大利益,給網絡謠言滋生提供了土壤。取快遞的照片被謠傳為“出軌快遞員”,朋友圈的生日照片被盜用成“女輔警詐騙案”的女被告人。網絡造謠給受害人帶來巨大的傷害、博取群眾眼球、浪費大量公共資源的同時,還污染互聯網生態,危害互聯網的健康發展。為何互聯網造謠屢絕不止?如何為網絡謠言畫上“休止符”?記者帶著相關問題,采訪了廈門市同安區檢察院檢察官謝序榮,為您詳細答疑解惑。 案例1 2020年8月,杭州的吳女士在取快遞時被隔壁便利店老板偷拍視頻,還配上捏造的聊天記錄,將吳女士正常取快遞的事情捏造成“女富婆”勾引快遞小哥。一時間,“杭州風騷女富婆勾引快遞小哥”的消息,幾張煞有其事的截圖,在八卦網友的助推下,在網絡上瘋傳。事發后,吳女士不僅遭遇網絡暴力、被公司勸退,還陷入抑郁,吳女士自稱已“社會性死亡”,找不到工作,而造謠者僅被行拘9天,已回歸正常生活。同年12月10日,吳女士發聲稱不接受造謠者道歉,已提起刑事自訴。同月14日,余杭法院發布通報稱,已受理吳女士的刑事自訴。同月25日,根據余杭區人民檢察院建議,杭州市公安局余杭區分局對郎某、何某以涉嫌誹謗刑事立案偵查。 案例2 今年3月12日,一則“女輔警敲詐勒索7名公職人員370萬元”的新聞登頂微博熱搜,引起全網關注。隨后,一張“女輔警”的照片再次引爆輿論,引發網絡聲討。隔天,這張照片的主人河南的汪女士通過微博、媒體發表聲明澄清,這張照片僅是在朋友圈發表的私人照片,其并非是網傳的“女輔警”。事后,汪女士報警處理。 熱點回顧① 2021年,3月13日,汪女士通過個人微博“woshi貓貓”發布視頻稱,她此前發布在朋友圈的個人照片被謠傳為“女輔警敲詐案”當事女輔警,照片被配上案件相關內容。 問題:造謠者侵犯了汪女士什么權利? 謝序榮檢察官:造謠者主要侵犯了王女士的肖像權和名譽權。 首先,《中國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第1019條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丑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該案中,侵權人未經汪女士同意,擅自使用、公開其發布在朋友圈的照片,該行為侵犯了汪女士的肖像權。 要特別強調的是,即使沒有以營利為目的而使用或者公開他人的肖像,也屬于侵犯他人肖像權的行為。《民法典》關于該部分內容與原《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以下簡稱《民法通則》)的規定有所不同。《民法通則》第100條規定,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然而,《民法典》中關于侵犯公民肖像權,不再以營利目的為前置條件。 其次,《民法典》第1024條規定,民事主體享有名譽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譽權。該案中,侵權人捏造事實,誹謗汪女士為“女輔警敲詐案”當事女輔警,該行為有損汪女士的名譽,侵犯了其名譽權。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