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甸地震 緊急救援!
主持人 張羽:
晚上好,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
我們來繼續關注發生在云南魯甸地震后的救援情況,這場地震到今天的晚上18點已經導致了398人死亡。我們首先來看一張圖片,這張圖片在今天下午被廣泛地轉載,圖片上這個女孩叫史相毅(音),是魯甸縣王家村人,由于地震導致當地山體滑坡,形成了堰塞湖,而王家村大部分被湖水所淹沒,道路被毀,通訊中斷,當救援的官兵在湖邊倒塌的房屋廢墟當中救出這個女孩的時候,女孩用最后的力氣說,“我疼,我想睡覺。”這兩句話讓人聽了真是感到心疼,確實地震讓無數家庭破碎,也讓中國人的心感到傷痛。現在黃金72小時救援期將近過半,爭分奪妙的生命大救援還在繼續,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今天救援的情況。
(字幕提示:8月3日 云南魯甸龍頭山鎮一名兒童正在接受治療
8月4日清晨7點 龍頭山鎮騾馬口 趙偉5個月大的小兒子被埋 生死不明)
8月4日上午9:25 云南魯甸龍頭山鎮埋在廢墟下的祖萬會被救出
8月4日 龍頭山鎮龍泉中學 救援人員等待燒開的渾水泡面充饑)
解說:
這些照片都是從震中龍頭山鎮發出的,這里距離縣城數十公里,處于昭通魯甸斷裂帶上,地震損毀最為嚴重。在地震發生的第一天,該鎮就收到了40人以上的死亡報告。
照片中被救出的男孩,今年只有5歲。被救援隊員發現時,他全身被倒塌的房門砸中,身上掩埋的泥土和磚瓦厚達40多公分,情況十分危急。而他的父母正在一旁焦急地等待。
(電話采訪)
孔憲云 云南消防總隊特勤支隊:
小孩被困的時間可能在六個小時多一點,(父母)特別焦慮,當時那種情緒比較激動,但是再激動也要采取比較科學的營救辦法,不能一下子冒然采取機械作業,這樣又給他帶來傷害。
解說:
救援小男孩的消防隊員叫孔憲云,來自云南消防總隊特勤隊。地震發生后,他和他的隊友共8人,組成了一支輕型搜救隊,在今天凌晨1點的時候,抵達了龍頭山鎮的光明村。在當地向導員的帶領下,他們發現了這個小男孩。
孔憲云:
機械作業無法進行,一個是進不來。另外一個,我們是挺進災區,都是靠步行,并且一個人都很難通過的道路。
解說:
沒有大的搜救機械,又怕傷到被壓的男孩,而孩子當時腿部受傷,現實之下,孔憲云和他的隊友只能用手刨和用斧頭挖相結合的方式,小心翼翼地徒手救援。經過半個小時的挖掘,今晨9點半左右,男孩終于被從廢墟中救出。
孔憲云:
抱出來之后,基本上處于昏迷狀態的時候,當時看生命體征還是有的,活著的,然后我們就轉交給本村的人,還有在父母的陪伴下,用床單被褥把他抱起裹著,一起護送著往災區以外趕,就是送給醫護人員。
解說:
隊員們把小男孩轉交給醫護人員之后,除小部分人留守在龍頭山鎮光明村,剩下的人員和一支重型救援隊,又趕到災情更重的龍頭山鎮八寶村。
孔憲云:
村子直接就是全軍覆沒了,都被泥石流沖走了,在剛才你給我打電話之前,有一座山又塌下來了。
解說:
同樣在今天,在龍頭山鎮龍泉村,一名4歲女孩被壓在一處民房下,由于埋壓太深,消防官兵使用氣墊和破拆工具,打通出了一條生命通道。經過三個小時努力,這名女孩被成功救出,所幸只是輕微擦傷。
截止到現在,這次地震已經造成398人死亡,救援在爭分奪妙的進行。
主持人:
這次地震的震中是云南省魯甸縣的龍頭山鎮,當然那里受災也最重。地震幾乎使這個老城鎮移為平地,有很多民眾被壓在廢墟之下。今天已經是地震后的第二天的深夜,但是那里的地震救援一刻也沒有停止過。下面讓我們馬上連線一直在龍頭山鎮的本臺記者崔晨韜,了解一下那里的情況。晨韜你好。
崔晨韜 本臺記者:
主持人你好。
主持人:
在半個多小時我們剛才連線的時候,你當時是堅守在龍頭山鎮的一個救援點,說那里可能有一個5歲的男孩,救援官兵一直在進行徒手挖掘,那么現在的情況怎么樣了呢?
崔晨韜:
現在的這個情況和剛才有了一些變化,因為現在這個災區又下了小雨,而且天色是完全黑了下來。因為剛才那個小孩可能被掩埋的地方土質非常松,而且地址結構很復雜,因為下雨加上能見度比較差的情況,剛才救援的現場相對來說不是很安全,目前搜救的工作暫時停下來了,部隊的官兵要等待一些更有利的條件,然后再進行一個搜救。
主持人:
據你了解,像這個時候在龍頭山鎮這個區域,有多少人在參加這樣的搜救呢?
崔晨韜:
到目前為止,在這個地方還是有5000余人的規模的搜救人員,在龍頭山震區域內附近很多村進行搜救的工作。
主持人:
你能介紹一下今天晚上受災民眾是安置在哪,他們的生活狀況是怎么樣呢?
崔晨韜:
我現在所在的這個位置就是在整個龍頭山鎮最大的一個受災群眾的安置點,我剛才了解到這個地方目前已經搭起了134頂賬篷,同時也建立起了一個食堂,給受災群眾進行煮飯,給他們一些食物。
我剛才到這個賬篷附近也轉了一下,現在有的賬篷里邊是擁擠了可能有十余位受災群眾,有的相對好一些,可能是有8位甚至是6位。但是我在這個附近也還看到,也還是有一些,有少部分的受災群眾目前沒有住到帳篷里,因為這里下雨了,他們還是在一個簡易的棚子里躲避。但是這個和我今天凌晨3點鐘到這個地方看到的情況有非常大的不同,今天凌晨3點的時候,我來這里,當時看到了有很多的受傷群眾擁擠在這個賬篷和簡易的防雨棚下面。今天整個受傷群眾的擁擠現象完全消失了,因為今天的道路情況相對比較好,再加上又有飛機接送了很多傷員出去。目前我在這個地方看到的一些重傷員,已經都看不到了,有一些輕傷員在醫療點,進行常規的診治,這是我在前方看到的一些情況。
主持人:
你剛才講到,還有部分群眾無法住到賬篷里,也就是還缺乏賬篷這樣的救援物資,這些群眾能不能晚上做到基本的飽暖,有熱飯吃呢?
崔晨韜:
現在的這個情況,對于大部分的民眾,就是龍頭山鎮這邊的民眾來說還是可以做到的,少部分的現在也在等待救援的官兵正在連夜地搭建一些賬篷,能夠給予他們一些安置的情況。但是現在的情況相對來說更不好的就是,龍頭山鎮附近的一些屬于山區的村落,因為那邊道路的通行的情況就更差了,而且再加上山路比較難行,像賬篷等等一些物資,相對比龍頭山鎮這個地方來說要更加的缺乏。
主持人:
好,多謝晨韜來自于龍頭山鎮的報道,你自己也多保重。
剛才從晨韜的報道中,我們知道在災區還是急缺一些救援物資的,而且在通往偏遠的地方道路還不能完全打通。整體在魯甸縣的救援情況怎么樣呢,現在我們來連線在魯甸縣救援指揮部的記者劉文杰,文杰你好。
劉文杰 本臺記者:
張羽你好。
主持人:
我們剛才從前方記者報道當中了解到,在龍頭山鎮還有一些民眾不能完全住進賬篷,而一些偏遠山村的道路還不能完全打通。現在整體救援道路是否能做到都把物資送進去呢?
劉文杰:
好的,是這樣的。這次地震導致魯甸、巧家兩縣的縣鄉公路還有村通公路的受損比較嚴重。受損公路的里程達到了150公里。另外重災區龍頭山鎮,還有樂紅鄉、火德紅鄉三個鄉鎮,還有300多公里的公路受損特別嚴重。雖然地震之后,道路搶通,人員加緊搶險,但是由于災區降雨和頻繁的余震,不斷有新的山體垮塌,道路搶通工作進展很緩慢。到現在通往震中,龍頭山震的道路還沒有搶通,道路不通,對傷員的運送也帶來一些影響。現在災區面臨一個很大的困難,傷員轉運比較困難,今天搶險救援指揮部已經采取了空運傷員的方式,但是由于災區隨時降雨,天氣多變,運送傷員數量也很有限。同樣也是道路不通的原因,救援物資也難以運到災區。所以災區的生活物資比較缺乏,賬篷、食品、飲用水和藥品等物資現在是特別緊缺的。
同時救援工作還面臨缺乏專業的救援隊伍和設備等困難。此外還有一個在之前的節目提到了,地震引發山體滑坡,造成了曲靖市會澤縣紙廠鄉江邊村區域內堵塞,形成了一個堰塞湖,這個堰塞湖形成之后,導致該河段的水位急劇上漲。至此紙廠鄉江邊村委會,5個村民小組,800多人的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現在有50多戶的房屋因為水淹沒倒塌。
主持人:
好,多謝文杰來自于魯甸指揮部的報道。從文杰的報道當中,我們看到現在救援工作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確實這次地震是云南省十四年來最嚴重的一次地震,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我們可以看到,這么嚴重的傷亡是跟當地的地理環境和經濟發展水平有著密切的關系。剛才講到現在救援面臨如此嚴重的挑戰,下下一步救援過程當中,我們有哪些針對措施呢?繼續看我們的報道。
蔡加達 本臺記者:
我現在所在位置為魯甸縣龍頭山鎮鎮政府所在地,受此次地震影響,大家現在可以看到,整個鎮政府基本上被移為平地。
解說:
地震震中位于魯甸縣龍頭山鎮,處于昭通魯甸斷裂帶。此次地震龍頭山鎮災情最為嚴重,整個龍頭山鎮的老街幾乎全被移為平地。
現在看到的是龍頭山鎮受災全貌,90%的房屋完全倒塌。現在我們看到的是無人機由北向南的航拍畫面,同時還可以從畫面中看到,龍頭山鎮位于一個狹長地帶,谷底是昭通第二大水系牛欄江。
解說:
魯甸縣位于云南省東北部,地勢東西兩側高,中間低平,地貌錯綜復雜,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65人,為人口稠密地區。而震中地區的農村房屋以磚混合土木結構為主,普遍未經抗震設防,抗震性能差。
此次地震持續時間只有15秒左右,大部分百姓來不及躲藏就被埋。我們最后看到的畫面是鎮政府北面,一幢獨立兩層土磚結構房,在這次地震中受災最慘重。據當地村民介紹,事發時,房子里有外來務工人員近40名,無一人生還。
在龍頭山鎮,幸存的一部分村民,是由于地震發生時不在房屋內。
村民:
在樹上扯花椒,在樹上。娃娃她說要跳,我說跳不得,如果跳下去就糟了,石頭往山底下滾。
解說:
據專家介紹,這個地震帶是一個中強地震活躍區,中強地震發生比較頻繁。上世紀1974年,發生過大關7.1級地震,據本次地震震中140公里左右。而歷史上震中100公里范圍發生5級以上地震共有24次。
主持人:
我們看到這次6.5級地震造成這么嚴重的人員傷亡主要有幾個原因,第一是震源淺,只有12公里;第二烈度大,有8的烈度。而且當地人口比較密集。我們看災區人口達到每265人每平方公里。同時,房屋基本是土木結構,這樣抗震能力比較低。
針對這樣一個環境特點,我們怎么進一步地來進行救援,下面讓我們來連線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中心的常務副主任田廷山,他曾多次參與地震的搶險救災。田主任你好。
田廷山 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中心常務副主任:
你好。
主持人:
針對云南魯甸這樣一個環境特點,我們怎么進一步來進行搶險救災呢?
田廷山:
我們認為這個地區是國家級貧困縣,這一次的傷亡主要由于房屋倒塌。而且在救援過程中,受到了道路中斷,由于道路山體的垮塌,或者不時有滾石下落,影響了救援工作。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首先應該防止次生的地質災害,尤其在救援過程當中,要注意道路交通的安全,同時要在居民點選址的過程當中,要注意防止山體滾石,同時也要防止下邊的洪水上漲,河水的上漲淹了居民點,這些都是應該注意的幾個方面。
主持人:
剛才前方記者報導說,在現場有一些居民現在是在龍頭山就地安置,像這樣的震中嚴重受災地區,是不是要把受災民眾都要轉移出去呢?
田廷山:
像這個災區,因為在咱們中國有很多的地方人口都比較稠密,要全部轉移出去這個不太可能。一個就是說,從目前來講交通不便,將來轉移出去了,大家的生產生活可能資源方面都不適宜,最好的還是應該在原地先重建,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等級,同時要防止次生災害的發生。
主持人:
好,多謝田主任,請您繼續在線,我們稍候繼續分析。
當我們看到隨著地震發生之后,人員傷亡的不斷增加,國家政府方面的應急響應也在不斷提高。從昨天的二級應急響應,到了今天的一級應急響應,也就是最高級的應急響應,我們來回顧一下這樣一個過程。
解說:
震級6.5級,死亡398人,受災100多萬人,此次的地震成為了云南省14年來的最強地震。而面對一場6.5級的地震,卻造成了如此大的傷亡,多多少少有些出乎大家的預料。
昨天下午4點30分10秒,地震發生,雖然除了云南之外,四川成都、樂山、重慶等多地也都有震感,但在事發的兩個多小時內,震區的傷亡災情情況并不為外界所了解。直到昨天下午5點以前,還僅僅是昭通市啟動了地震三級應急預案。
解說:
昭通市已經啟動了地震三級預案,當地消防人員等相關部門的救援人員已經出發趕往現場,目前尚未有人員傷亡的報告。
但就在地震發生兩個半小時之后,云南省地震局通報了截止昨天19點的傷亡數字,34人死亡。一個小時之后,這一數字迅速上升到了120余人遇難。此時國家減災委和民政部已經啟動了三級救災響應。
(字幕提示:2014年8月3日新聞)
主持人:
國家減災委、民政部已經啟動三級救災響應,民政部聯合八個部門組成的工作組正在趕往災區。
解說:
按照國務院頒布的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要求,當一次災害過程中,出現死亡50至100人,或緊急轉移安置30至80萬人,或倒塌嚴重損毀房屋10萬至15萬間時,國家減災委和民政部將啟動三級響應狀態,需要派出工作組趕赴災區,指導地方,開展救災工作。
昨天晚上,隨著災情的不斷擴大,余震的頻繁發生以及陸續增加的死亡人數,各部門的救災應急響應等級也不斷提升。
(字幕提示)
截止到3號的21時35分,已造成175人死亡。
云南省減災委、民政部啟動了二級救災應急響應。
云南魯甸6.5級地震造成的遇難人數,已經升至221人。
目前國家地震局正在啟動云南省魯甸縣6.5級地震的二級應急響應。
截至4日的2時30分,魯甸803地震造成一共是373人遇難。中國地震局決定將云南魯甸6.5級地震應急響應提升為一級響應。
曲靖市會澤縣,108.84萬人受災,398人死亡,3人失蹤。
解說:
最終在地震發生18個小時后,今天上午11點,國家減災委將國家救災應急響應等級提升到了一級,而這也是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中,針對災情最重的響應級別。與此同時,云南駐地官兵已有3000多人趕赴災區,全面展開搶險救災。
主持人:
今天下午國土資源部已經對地震災區魯甸縣及周邊地區,發出了地質災害的預警提示。面對次生災害,災區將如何應對呢?我們來繼續連線國土資源部災害應急中心的常務副主任田廷山。
田主任,現在在災區周邊最容易發生的次生災害是什么?如何應對呢?
田廷山:
因為這次地震災害,造成了很多山體的松垮,這個時候很多崩塌、滑坡、泥石流容易發生。尤其是在這個道路的兩側,極易發生滾石或者是崩塌,阻斷道路或者影響交通,危害安全。
在這種情況下,現在又是在全國的汛期還沒有過去,所以在汛期還有強降雨。在這種情況下,很可能由強降雨引發的次生地的災害,對災區造成更大的危害。
主持人:
您剛才提到強降雨,我們也注意到天氣預報未來三天在災區都是有雨天氣,對于災民的安置要注意什么呢?
田廷山:
一方面要防止山體的滾塌,或者滑坡泥石流。同時要注意河水的上漲引發的洪水災害,同時要搞好一些飲用水的安全。危房、危險建筑物對人體也可能造成傷害,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飲水和食品的安全也要防止。更重要的要防止山體滑坡、泥石流,滾石等自然災害。
主持人:
是不是堰塞湖的壓力也更大了呢?
田廷山:
堰塞湖確實有一定的壓力,在這個地區形成堰塞湖可能對下游造成更大的傷害,堰塞湖垮塌以后可能對下游造成更大的災害。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要防止堰塞湖水位繼續上漲,防止對下游堰塞湖垮塌造成的傷害。
主持人:
好,多謝田主任的分析。我想現在在災區,面對有可能的自然災害,需要防范和小心的不僅是受災群眾,還有所有的搶險救災的工作人員。今天對于魯甸災區的民眾來講,又將是一個不眠之夜,他們還無法度過地震給他們帶來的傷痛,他們還需要各種力量進行補充,他們還面對著災害的威脅。到現在黃金救援72小時剛剛過半,在這個時候還有很多生命的奇跡有可能發生,讓我們祈禱,讓我們希望生者堅強,逝者安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