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是經濟結構調整的主戰場
農村金融的問題,說復雜很復雜,說簡單也很簡單。說簡單,就是應當建立起一個“市場和政府扶持相結合的城鄉金融資源配置體系”。為什么銀行的資金流不到農村去,很大程度上就是農村還不完全具備市場化的條件,有時候貸得出去,還不回來,或者說是不能夠完全還回來。比如說貸100塊錢,可能還回90塊錢。銀行是最典型的商業性機構,它吸收老百姓的儲蓄存款,投出去又收不回來,就沒法支付老百姓的儲蓄存款。而農村問題又是最大的政策性問題。農村問題解決了,中國的問題也就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所以,需要為農村金融搭建一座橋梁,簡而言之,就是財政補貼10塊錢,這樣銀行資金就可以流到農村去了。財政補貼與財政直接投放不一樣,可以產生一個“倍數拉動效應”。
解決中國金融發展的不平衡,既要借鑒國際的先進經驗,更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金融發展道路。就農村金融而言,我在兩年前曾經提出一個“九龍治水”的概念,核心還是要發揮農村金融機構主力軍的作用,其他方面資金起輔助作用。“九龍治水”,一是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主力軍作用,二是農業銀行要以縣域為主上下輻射,三是農業發展銀行要擴大業務范圍,四是郵政儲蓄銀行面向農村進行信貸服務,五是鼓勵其他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到農村設立機構發展業務,六是支持民間資本到農村投資,七是支持外資到農村投資,八是發揮財政資金的補貼引導作用,九是發揮直接融資對有效益涉農項目的支持作用。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相關新聞
- 2009-12-21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重點
- 2009-12-15社會結構要與經濟結構相協調
- 2009-12-11更加注重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
- 2009-12-07全力匡正臺灣經濟結構 彌補八年缺失
- 2009-12-06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 醞釀調整經濟結構
更多>>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