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幅60%來自產業結構轉型
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勞動者報酬、資本收入和間接稅間進行分配,因此勞動者報酬占比下降的結果,必然伴隨著資本收入和間接稅占比的上升。根據國家統計局省際收入法數據計算的結果,勞動者報酬占比下降的主要結果是資本收入占比出現明顯上升,這一現象被一些人解讀為資本對勞動的侵占,但事實并非看上去那樣簡單。
我們的研究表明,1995—2007年間勞動者報酬相對于資本收入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產業結構轉型。在這期間,農業部門在經濟中的比重從20%下降到11%,工業和服務業則相應上升;另一方面,農業部門的勞動者報酬占比高達85%,服務業和工業則為50%和45%。當經濟中勞動者報酬占比較高的農業比重不斷降低,而勞動者報酬占比較低的非農部門比重不斷上升時,總體勞動者報酬占比會隨經濟結構轉型而下降。而研究表明,剔除間接稅后,勞動者報酬占比降幅的60%來自產業結構轉型。
除了產業結構轉型外,各產業內勞動者報酬占比也會發生變化。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過去30年來,農業、建筑業和服務業的勞動者報酬占比一直保持較穩定的水平,但工業部門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工業部門勞動者報酬占比自1978年開始不斷上升,在1995年達到最高水平,從1998年開始不斷下降,這一變化對總體勞動者報酬占比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我國產業結構不斷從農業向非農業轉型,而工業部門勞動者報酬占比在1995年之前上升,使得產業結構轉型和工業部門的變化帶來的影響相互抵消,因此總體勞動者報酬占比并未表現出下降趨勢。
而1998年以來,工業部門勞動者報酬占比開始下降,這一變化與產業結構轉型共同作用,使得總體勞動者報酬占比從1995年開始迅速下降。顯然,產業結構轉型是經濟發展的必然,工業部門勞動者報酬占比的變化則更值得探究。我們發現,1998年以來工業部門勞動者報酬占比下降的原因是國有經濟改制和工業部門壟斷程度上升。由于國有經濟的勞動者報酬占比遠高于非國有經濟,壟斷利潤主要由資本所有者取得,隨著國有經濟改制和工業部門壟斷水平提高,工業部門的勞動者報酬占比自1998年開始下降。
- 2009-12-2309年廈門勞保部門為勞動者討薪近1.9億元
- 2009-12-09打破勞動者維權的“玻璃門”
- 2009-11-17吳敬璉為經濟開三劑藥方 呼吁增加普通勞動者收入
- 2009-10-28平均工資統計應納入所有勞動者
- 2009-09-03發改委:深化收入分配改革 提高勞動者報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
- 2009-08-19“被全勤”,勞動者權利被無情狙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