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人才隊伍建設
推進聯合形成合力
【百姓關注】近10年來,國外企業在我國申請的中藥專利數量占了申請總量的一成以上。由于缺乏知識產權意識,我國許多傳統優勢領域正遭遇國外企業用專利鑄造的“銅墻鐵壁”,自身發展處處受制于人。如何改變這種狀況?
何志敏:知識產權人才匱乏已成為我國知識產權發展的瓶頸。我國高校累計培養的知識產權專業人才只有3000余人,迫切需要培養一大批知識產權行政管理人才、企事業單位知識產權人才、知識產權中介服務人才和精通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熟悉國際規則、具有較高知識產權專業水平和實務技能的高層次人才。
我國知識產權人才隊伍發展不快,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知識產權課程尚未成為理工、管理類專業的必修課或者主要選修課;二是開展知識產權學歷教育的高校較少,僅有16所高校成立了知識產權學院(系),且分布不均;三是高校知識產權專業人才培養規模小;四是學科專業設置和培養模式與社會實際需求脫節,多數源自法學專業,而社會實際需要主要是懂技術、懂經營、懂法律的知識產權管理型和實務型人才;五是高校在知識產權學科建設、課程設置及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與發展要求還不相適應。
李興華:這些年來,由于缺乏知識產權意識和專業人才,中藥知識產權正以驚人的速度流失,許多外企利用我國目前傳統中藥大多沒有專利的弱點,加緊搜羅研究、分析整理,利用先進科技手段深入開發成新產品,獲得國際認可的專利后賺取高額利潤,并且反過來搶占我國的中藥市場,擠壓我國的中藥產業。沒有專業人才不行,依靠中醫藥企業或科研院所單打獨斗也不行,我們只有改變“散兵游勇式的游擊戰”,依靠聯盟和聯合,才能改變這種狀況。比如廣東組建了產學研創新聯盟,就是一種有效的創新機制。
設計便捷保護制度
出臺激勵研發政策
【百姓關注】知識產權能對企業自主創新活動起推動、保障作用,也能起檢驗作用。如何調動企業的積極性,使他們真正成為知識產權的主體?
鄭曉幸:企業是知識產權的主體,但那些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小企業,反而成了弱勢群體。保護知識產權很不容易,破壞知識產權卻不難。這就需要有關部門設計便捷制度,出臺激勵政策,企業的積極性才能真正調動起來,成為自覺保護的主體。如果不扭轉這種局面,中小企業的自主創新還會面臨困難。
王晶:對企業來說,知識產權保護與研發同等重要。目前,企業專利申請需要的時間很久,過程也很長,這和信息社會快速反應的要求不相適應。而且,在我國,沒有一個有價值的、完整的知識產權信息資源供國內企業使用。比如現在的專利文獻檢索系統使用很不方便,而企業要建立知識產權信息庫,一方面資源耗費甚巨,導致重復投入現象;另一方面由于企業作為市場個體,很難獲得全面的、完整的信息,無法為企業提供準確的決策支持。在這一點上,希望有關部門給予足夠的關注。
- 2010-03-10低碳經濟、低碳社會的兩根支柱
- 2010-03-10體制不改,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無望
- 2010-03-10楊雪冬:政治倫理的邊界在哪里
- 2010-03-10轉變,從體制創新開始
- 2010-03-10寓科學精神于黨建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