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過后尤需加強對低收入國家的中期援助
“從短期看,經濟危機對低收入國家產生的影響可能不是那么明顯和強烈,但是,我們需特別注意經濟危機對低收入國家的中期影響。”漢斯·蒂莫在發布會上強調。
他進一步解釋,“一般來講,中高收入國家的主要經濟支柱是制造業,危機使得制造業生產大幅下降,由于他們能獲得信貸支持,所以能在較短時間內恢復。但是低收入國家的經濟支柱集中于農業和原材料生產領域,在危機剛到來的時候,這些領域的生產不會馬上出現下降,但由于收入水平與商品價格相關,他們的收入水平會下降。為進一步化解收入下降引發的影響,他們往往需要減少進口,而進口往往是投資性商品,因此從中期看,低收入國家的生產潛力會遭受持久性影響。同時,低收入國家不能獲得信貸市場的支持,而在危機的影響下他們的財政狀況本身也會出現惡化趨勢,這些都將對他們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
世界銀行專家在研究過程中發現,經濟波動對人類發展指標造成的影響并不對稱,在經濟增長和繁榮階段,人類發展指標的改善速度要慢于在經濟下滑和蕭條階段人類發展指標的下降速度。漢斯·蒂莫認為,“低收入國家很可能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而轉變20世紀90年代開始采取的改革和對外開放政策,由此從政府政策層面影響這些國家內部千年發展目標的實現。同時,各個貧困家庭也會在經濟不景氣時削減一些非基本生存必要的支出,如孩子教育、疾病防控等。
讓人擔憂的是,歐洲國家在危機之后的中期階段可能減少發展援助資金,而這個時期恰恰是低收入國家最需要援助資金的階段。
低收入國家如何扭轉危機之后中期階段的不利趨勢,維持復蘇和恢復千年發展目標進程?世界銀行建議,發展中國家必須繼續保持良好的政策,改善服務質量和效率,提高國內社會安全網絡的效力。同時,此次危機并非是由發展中國家的政策失誤造成,發展成果的改善也要取決于全球經濟能否快速復蘇,因此改善出口狀況、貿易條件和資本流動非常重要,特別需要在多哈回合貿易談判中取得進展。如果談判達成,將大大改善發展中國家的市場準入,提高貿易便利化。
雖然對發展中國家的國際援助在2008年達到創紀錄的水平,但援助量仍遠低于預期,經濟危機給捐助國本身造成的財政影響也將嚴重影響他們實施國際援助。因此,世界銀行建議,國際金融機構之間需要加強協調,通過提升援助的有效性改善捐助活動,減少附加條件的援助份額等。
在此基礎上,黃承偉建議道,“對低收入國家的國際援助應更多投向社會發展領域,并增強低收入國家的能力建設,而制造業等生產性領域的援助可以更多地通過市場來解決。同時,在世界銀行總體性建議基礎上,各國需依據各自不同的實際情況,選擇確定各自政策相應的優先重點。”
成功實踐千年發展目標的中國經驗
早在2008年12月25日,世界銀行行長羅伯特·B.佐利克曾表示,盡管最近出現經濟增長放緩,世界其他經濟體遭遇全球經濟衰退的影響,中國經濟仍將繼續發揮關鍵性的穩定作用。
“金融危機對中國千年發展目標的進程基本沒有明顯的不利影響,中國可以如期基本實現千年發展目標。” 黃承偉指出,“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中國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目標,經濟實力持續增長,這些都與千年發展目標直接相關。中國正在轉變發展方式,也正在開始新一輪的區域發展計劃,有教育、衛生、艾滋病、環境和扶貧開發等領域的專項發展計劃,而‘十二五’規劃制定要求的民生目標比千年發展目標的人類發展指標要求還要高。”
聯合國、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在不同場合對中國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減貧工作及其他千年發展目標的進展給予了充分肯定。為創新扶貧理論、促進政策轉換、增強國際互動、推動南南合作,為世界減貧事業作出中國的貢獻,在2004年的上海全球扶貧大會上,我國政府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國際組織共同發起創立了中國國際扶貧中心。如今,我國與發展中國家、國際組織的減貧合作和經驗交流已經產生了廣泛的積極影響。
黃承偉在發布會上將我國在減貧和其他千年發展目標方面的成功實踐經驗總結為10點,包括“將千年發展目標納入國家發展戰略,全力履行承諾”、“保持經濟可持續發展”、“實施有效的宏觀經濟調控”、“不斷提升社會服務”、“推進均等化”、“加大財政支持”、“提高政府治理效率”、“發展私營經濟”、“加強監測”和“推動公民社會和社區參與”等。
雖然在世界范圍內實現千年發展目標的形勢不容樂觀,但未來仍然取決于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國家的相互理解、彼此支持和共同努力。
- 2010-06-13劉霞:加快推進事業單位人員編制管理改革
- 2010-06-13提高制度執行力之對策
- 2010-06-13創建先進基層黨組織 爭當優秀共產黨員
- 2010-06-13人社部大力推進人力資源市場建設
- 2010-06-13發展重點領域 開發緊缺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