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推動教育全面協調發展
未來十年我國教育的發展任務是在辦好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實現各級各類教育全面協調發展。這是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形成學習型社會的基礎,也是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多方面人才、滿足人民群眾接受更多更好教育的需要。《綱要》對發展各級各類教育進行了全面部署,這里我著重講一講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學前教育發展的有關問題。
職業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整個社會的教育,根本目的是讓人學會技能和本領,能夠就業,成為有用之才。目前我國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85%以上來自農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發展職業教育,使他們能夠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術,順利實現就業,擺脫貧困,從而過上有尊嚴的生活,這是促進社會公平、實現社會和諧的有效途徑。近年來,我們對教育結構進行了較大調整,加快了職業教育發展,但仍不能滿足需求。要把職業教育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促使職業教育在規模、專業設置上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要注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教學和訓練,培養更多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加強職業院校實習培訓設施和教師隊伍建設。要加快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加大培養適應農業和農村發展需要的專業人才,增強服務“三農”的能力。要完善支持職業教育發展政策,動員全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會地位和待遇,形成行行出狀元的良好社會氛圍,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
高等教育要堅持穩步發展和提高質量相結合,重點放在提高質量上。目前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24.2%,大學生數量居世界前列。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大學生占總人口的比重還較低,從長遠看我們還要適度擴大高等教育規模,以滿足人民群眾和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等教育的需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把培養人才作為高等學校的第一職責。學校和教師都要把主要精力放到搞好教學和培養好學生上。教授要上講壇給本科生上課。科學研究也是高等學校的重要職能,但要與教學和培養人才緊密結合。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多樣化需求,引導高等學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質化傾向,形成獨具特色的辦學理念和風格。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校,要同樣重視,給予支持,鼓勵各類學校辦出水平、辦出特色、爭創一流。要優化高等學校區域布局,中央財政要加大對中西部地區高等教育發展的支持力度。要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爭取到2020年建成一批國際知名的高等學校,若干所大學達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學水平。高水平的大學不在高樓大廈,不在那些張揚的東西,而在于有崇高的辦學理念,有勇于擔當的社會責任感,有追求真理、勇于創新的精神,有一流的教師和一流的教學科研水平。一旦涌現出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大學,就會出現一批又一批真正杰出的人才,整個國家就充滿希望。
學前教育在各級各類教育中是一個十分薄弱的環節,人民群眾意見較多。要推動全國城鄉學前教育普遍發展。抓緊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入園難”問題。學前教育資源不足地區,要搞好幼兒園規劃建設。要特別重視發展農村、中西部地區、偏遠地區、民族地區的學前教育。進一步健全公辦民辦并舉的辦園體制,政府要增加投入,同時大力扶持民間資本發展學前教育事業。城鄉中小學布局調整富余出來的校舍,要優先滿足學前教育需要,教師可以經過培訓轉入學前教育。政府公共投入應主要承擔“保基本”的責任。嚴格規范公辦幼兒園收費標準,不能用公共投入辦高標準、高收費、為少數人服務的幼兒園。要建立健全經濟困難家庭孩子入園補助機制,為孩子們進入幼兒園學習、生活創造公平機會。
- 2010-09-02地方政府在支柱產業選擇中的缺失
- 2010-09-02全面提高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
- 2010-09-01專家詳解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兩模式 差別較大
- 2010-09-01“庸俗文化”蔓延 互聯網渴求“紅色文化”
- 2010-09-01漳平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