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大學里,勤工儉學不是新鮮事,但組織貧困同學當“偵緝隊”,戴上紅袖章巡視校園,一旦發現校園情侶過分親昵行為就要及時上前提醒制止的,恐怕不多。據今日早報報道,這是南京林業大學團委工作的創新之舉,其“校園巡視崗”解決了近百人的助學問題。
這種糾風行為如果發生在十幾二十年前,我們不會如此驚訝。但在以90后為主體人群的校園中,“發動同學看同學”這種“創新”,彌漫著穿越時光的腐朽味道。況且,“偵緝隊”只能在校園范圍內發揮作用,如果學生情侶們到大門外去親昵呢?在校大學生結婚已經不再被禁止,談戀愛歷來是大學校園的風景。在公共場合到底該親昵到哪一步,已經是成年人的大學生們心中不會沒數。如果他們不懂,難道身為同齡人的“偵緝隊”們就有譜嗎?或者說,這“譜”是誰給規定的?團委能劃得清“過分”那條線到底在哪里嗎?那些親昵得令人側目的,自有同學間的褒貶。這種來自“民間”的壓力恐怕比來自“偵緝隊”的提醒更有約束力。更令人無法理解的是,校方對學生“偵緝隊”仍舊不放心,還組織了偵緝“偵緝隊”的更高層監督員。這種全民互防的做法只會惡化校園人際關系,對和諧氣氛有何幫助?且還容易讓人聯想到明朝的錦衣衛和東廠。
團委想辦法幫助貧困同學的出發點是好的,但不能不說這事情辦得有些笨,而把此事當做創新自我滿足就在笨上又加了些“昧”。大學生是人才,團委對人才使用的認識,難道就只是讓他們去抓同窗的摟摟抱抱?且不說林業大學的學生大可發揮專業所長,哪怕是在外語、數學等基礎學科方面幫助老師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也比去“抓鴛鴦”要對自身、對社會有益得多。況且,既然是“勤工儉學”,這樣的“偵緝隊”成員自然是有收入的。社會上靠抓人來掙錢的事情誠然不少,但當這一幕由象牙塔中的學生們來表現時,我們不禁要對如今的大學精神發出一聲嘆息。
我們不知道該校團委怎么想的,要在學生中培養一種為虎作倀,通過抓同學來賺錢的風氣。剛剛過世的錢學森說,現在的大學生缺乏創新精神。此言不虛,但同樣要警惕的還有“瞎創新”,特別是在為人、做事方面那些教人以不厚道的“創新”。敬告某些人,與其去關心學生是否接吻,不如先檢討一下自己。
- 2009-11-10如此“巡視”
- 2009-10-30當“校園暴力”遭遇“網絡暴力”
- 2009-10-29校園代課是什么產物?
- 2009-10-28何不來場校園版“打黑風暴”
- 2009-10-24“豪門會所”開進校園引來的熱議
- 2009-10-21“糖葫蘆西施”是校園文化寂寞下的產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