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部門別成推高PM2.5的“穿天猴”
www.xpshebei.com?2013-02-17 15:29? 徐云鵬?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2月16日,是春節長假后上班第一天,人們有在這天一大早燃放“開門炮”的習俗,期盼在新的一年里生意、事業順順利利紅紅火火。杭州、沈陽、濟南、許昌、銀川等各地居民紛紛放“開門炮”,但過量燃放“開門炮”帶來大量鞭炮碎屑,給環衛工人增加了勞動強度,對周邊環境也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京津冀出現霧霾天氣,主要污染物是PM2.5。(據2013年2月17日《北京青年報》) 有一種煙花叫竄天猴,又名鉆天猴、汽火、劈剖仔。在竹簽的一頭粘上紙制火藥筒,點燃引信后便可以靠火焰推力將自己升至空中后再炸開。而在民間,竄天猴又成了老百姓對導彈的一種詼諧叫法。在節后上班的第一天,面對政府部門率領下的企業、商家、店鋪燃放“開門炮”高漲所造成的空氣嚴重污染、消防隱患、對附近居民和過往群眾的驚擾以及給環衛工人增加的勞動強度,人們無不在心里默默祈禱:禁放“開門炮”吧,政府部門別成推高PM2.5的“竄天猴”。 作為PM2.5的重要“生產者”, 燃放煙花爆竹成為污染節日空氣的元兇。要說爆炸威力與污染程度,單個煙花與導彈根本就不具可比性,但全國燃放煙花爆竹總量所釋放出的威力與污染,說不定又是一枚導彈所不能抵的。于是,近年來民眾關于春節期間到底應不應該燃放煙花爆竹的爭論愈演愈烈。令人欣喜的是,在今年的爭論中,不放或少放煙花爆竹超乎預料地贏得了更多人的支持。恐怕除了“安全”因素,大家更看重的是空氣質量,不想再自作自受,自相殘害。 從媒體報道情況看,蛇年春節前,飽受了節前一個月霧霾天氣大范圍襲擾的一些網民,“為了共同呼吸的空氣”,在網絡上自發地進行了“春節少放炮”的倡議,許多人“忍痛割愛”,移風易俗,燃放煙花爆竹的少了,刺鼻的味道少了,痛苦的咳嗽少了,煙花爆竹垃圾少了,收治爆竹傷員少了。北京空氣質量日報顯示,無論從持續時間、污染范圍或污染程度來看,今年都有明顯好轉。正月初一、初二,城區大多數地方空氣質量為良,個別地方有中度污染或輕度污染,而往年,這兩天多數地方為中度或重度污染。 然而,人們些許下降的空氣質量憂心,再一次被隆隆的“開門炮”聲震到了嗓眼兒。節后“開門炮”成了令人不堪其煩的“鬧心炮”。據悉,節后上班第一天,濟南市遭遇霧霾天氣,眾多政府部門和商家為討好兆頭燃放的“開門炮”也推高了PM2.5數值。山東省環境保護廳濟南市泉城廣場環境監測點上午10點鐘的實時PM2.5數值為327微克/立方米。燃放“開門炮”已經成為直接危及人類生命健康的陋俗。 移風易俗,應始于拒絕“開門炮”。可以想象,政府部門節后上班帶頭媚俗揚俗,爭先恐后地燃放煙花爆竹“討彩頭”,且在燃放數量多少、時間長短和聲響大小上相互攀比,那些一直渴望生產經營能夠順風順水的企業商家店鋪會自甘寂寞嗎?十幾年來,多個城市專門出臺“禁放令”或者“限放令”,倡導低碳環保生活,但實際效果卻總是不盡如人意,其中的原因也不言自明了。政府部門熱衷于媚俗性示范燃放,又怎么好意思去管治企業、商家和居民高漲的燃放積極性呢?企業、商家和居民又如何不去效仿政府部門的動作呢? “喊破嗓子,不如做好樣子”。身教總是勝于言教。其實,控制PM2.5,確保空氣質量,老百姓并看重政府都說些什么,有什么承諾,關鍵是看怎么做的。政府部門徹底杜絕“開門炮”,民間禁放煙花爆竹才可能有成效,PM2.5自然也難以被推高。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1-06]PM2.5發布平臺會否重蹈政府官網覆轍
- [ 10-10]公開PM2.5利于社會共治
- [ 10-08]降低PM2.5比“狗舔”馬路更重要
- [ 10-08]PM2.5監測數據用好是關鍵
- [ 09-29]PM2.5公布,治污進入“2.0時代”
- [ 06-07]不必在意個別使館發PM2.5數據
- [ 06-05]叫停PM2.5自采 更要加強監測自律
- [ 04-25]大學生為什么非要知道PM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