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美麗中國”是政治責任
www.xpshebei.com?2013-03-11 09:31? 李 強?來源:人民日報 我來說兩句
3月10日,北京的藍天令人心曠神怡。然而,僅僅一天前,大風帶來的漫天沙塵,讓環境保護的話題,成為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也成為媒體兩會報道的熱點。 “我們必須要對這個現狀說‘不’。”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信春鷹在新聞發布會上談及空氣質量問題時說的這句話,被很多媒體選作了標題,顯現了解決環境問題的社會共識?!督洕請蟆肪劢购颖眻F審議時的一幕場景,代表們就治理環境慷慨陳詞,表達了“敢打必勝”的決心和信心。 日趨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警示我們,發展理念的升級、發展方式的轉變刻不容緩。“我們是時候該思考了,到底是GDP第一,還是健康第一?”《中國青年報》上鐘南山代表的疑問,道出很多治理者的困境:不發展不行,發展卻污染了也不行。如何平衡兼顧?唯有轉變發展方式。高吉喜委員在接受《經濟日報》采訪時也提到這一點:環境事件既是危機,也是倒逼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契機。 也要看到,轉變發展方式、解決環境問題,難度大、動力小,無論末端處置還是源頭治理,都要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的要求,“抓緊完善標準、制度和法規體系,采取切實的防治污染措施”。新華社、《法制日報》、《大眾日報》等多家媒體,報道了很多代表委員開出的藥方。賈康委員建議開征環境稅,還有委員提出把環保納入官員政績考核,山東代表團呼吁修改環境保護法……當發展進入新階段,改革進入深水區,影響環境保護的深層次問題躲不過、繞不開,如同《經濟日報》所言:美麗中國需要法治護航。 另一方面,環境保護涉及千家萬戶,不可能靠政府、企業單打獨斗。正如《人民日報》評論所言,面對環境問題,“需要跳出聚焦幾只鳥、幾片林、幾條河的傳統思維,樹立新的生態自覺。”這樣的生態自覺,需要全面共同參與,每一個人都是責任主體?!渡钲谔貐^報》引述梁志敏委員的話,試圖警醒國人:“每一腳油門、每一根燃燒的秸稈、每一串紅紅火火的爆竹后面,是你、是我、是他?!?/p> 《新華每日電訊》則站在一個更高角度分析環境問題:美麗中國也是世界愿景。的確,全球化背景下,面對能夠跨越國境遷移的空氣污染、水污染、溫室氣體等,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已成為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中國加大治理污染、節能減排的力度,是自身發展要求,也是責任大國所為,誠如這篇報道引述的英國國際環境與發展研究所主任卡米拉·圖爾明的說法,中國的環保探索“將為環保運動帶來新的力量”。 “這已經不是一般的經濟問題,處理不好,將來可以是政治問題。”中新社報道,一位省委書記在小組會上如此談及環境問題,令全場鴉雀無聲。這并非危言聳聽,世界污染最嚴重的城市墨西哥城,至今尚未走出拉美化的中等收入陷阱。同為發展中國家,中國更當引以為戒,唯有以壯士斷腕的堅定決心、永續發展的負責態度,應對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才能順應人民群眾的期待,實現美麗中國的夢想。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3-11]讓北漂回家需有公平的環境
- [ 03-06]順應“環境關切”,用“法治思維”驅散霧霾
- [ 03-04]建“美麗中國”,環境治理需加速
- [ 02-28]以環境信息公開保障城市水源安全
- [ 02-27]營造法律至上的法治環境
- [ 02-25]保護環境說和做不能兩張皮
- [ 02-20]地下排污環境監管在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