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在這個冬天分外紅火,從微信紅包到互聯網公司打車軟件大戰,互聯網巨頭向金融等領域的滲透加速。最新消息來自阿里巴巴,其旗下支付寶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支付公司。 互聯網金融真的來了么,支付寶、微信紅包是否會顛覆傳統銀行業?很多人贊同把銀行比喻為恐龍,甚至不少銀行業內人士也感到壓力,據說有銀行高管將微信、余額寶等為銀行脫媒(交易無須中介機構)的方式比喻為“殺人于無形”。 真是這樣么?未必。互聯網金融會對零售銀行有很大沖擊,甚至最終會顛覆傳統銀行業,但這一過程并沒有那么快。甚至日后顛覆傳統金融業的公司多半也不是我們今天談論的這些公司。 還是以開篇談到的移動支付作為一個案例吧,這確實是當下的熱點,甚至被認為互聯網金融的下一個大趨勢。 首先,中國互聯網公司在這個領域的表現值得肯定,也對改善公眾生活做出了貢獻。此前也有類似的新聞,去年已有統計從移動支付筆數出發,認為目前支付寶移動支付交易筆數已超過500萬筆,超過了國外同行。這類消息令人振奮之際,也必須反思這種“學習模仿”的趕超道路能否持續。中國互聯網公司的量變是否能夠引發質變,這是一個老問題,而展望目前全球最具有創新意識的公司,仍舊大部分在海外。 其次,不可否認的,這一表現離不開中國龐大的客戶基數,而PayPal等國外第三方支付公司目前沒有人民幣牌照,還沒有機會加入中國“十億消費者”的互聯網狂潮。如果是中國互聯網公司的成長很大程度得益于傳統行業的管制太嚴,那么他們成功的一部分,同樣不得不歸功于國外同行在國內受到的各種掣肘。 最后,移動支付甚至第三方支付,現在仍舊是一個微利行業,其整個行業的盈利甚至不如一家銀行,而其未來格局如何演變很難斷言,是否一直走紅,還是被別的熱點取代,都是不可預料的事。 同樣的道理,當前對于互聯網金融的過分樂觀情緒,其實也是對于技術革命以及風險管理的認知不足。互聯網公司其實是高風險行業,周期興衰更迭頻密,往往錯過一款產品一個方向就會迷失大局,就像近日的摩托羅拉二度轉手,諾基亞王冠跌落,微軟萎靡不振一樣,這些昔日不可一世的王者公司,今日都面臨困境,并非他們自身做得多不好,而是對手太多太強大。 對于普通人來說,使用習慣從微博到微信的熱點轉換,其實也看出習慣和興趣的遷移其實很快,互聯網毀滅一切的邏輯也適用于自身,那么下一個被拋棄者又是誰? 費雪(財經評論員) |
相關閱讀:
- [ 02-08]互聯網金融,熱到需要管了
- [ 11-19]信息通道日益通暢 互聯網金融時代已經開啟
- [ 10-17]互聯網金融戰國時代 銀行家徹夜難眠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