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以政府債券為主體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不僅是地方融資的需要,也為優化地方治理體系、推進財政體制改革打開了新空間。】 經國務院批準,2014年上海、北京等10地試點地方政府債券自發自還。建立以政府債券為主體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不僅是地方融資的需要,也為優化地方治理體系、推進財政體制改革打開了新空間。 此前,地方融資主要依靠融資平臺完成。由于有地方政府提供隱性擔保,地方融資平臺無須按金融市場規律行事,而更多地體現地方的行政意志。其結果是,融資的成本和收益都不能得到合理評估,其潛在的金融風險也因此無法評估。近年來關于地方債是否會導致金融風險的爭議不斷出現,其根本原因即在于地方融資途徑較為混亂。此外,融資不僅可能投到公共服務類項目中,也可能投到競爭類項目中,這既有損于地方的公共服務建設,也容易形成針對社會資本的不公平市場環境。 地方自主發債的好處是,既可緩解地方財政狀況,又有助于堵住政府隱性發債的空間,把資金來源和用途擺到明面上。這種財政的主動權,對于地方更積極地實現與中央宏觀政策的協調性,顯然有利。而更深遠的意義,是為地方治理的優化創造了條件。 地方政府成為發債主體后,就在事實上成為法人,在獲得融資權的同時也必須承擔相應的市場責任。此前財政部代發地方政府性債券,等于全體納稅人為一地的財政決策提供擔保。現在,地方政府債券自發自還,強調了權責統一,財權事權統一。這正是優化地方治理的目標之一。地方政府更科學地考慮發債的成本、收益等問題,而不是拍腦門決策,地方行政自然也會更合理。此外,地方自主發債還為預算體制改革打開了空間。權責規定更明確,地方政府的財政也就更透明。 要實現上述預期目標,要做的事還很多。一是地方確權問題。這包括地方政府發債權和地方政府資產的確定。如果地方政府負責人變動頻繁,其債務責任如何延續,地方政府資產能否支撐融資需求等,都需要進一步確定。二是對自主發債所得資金的使用監管問題。如何讓融資用到有利于地方民生和長期發展的地方,而不是為急功近利的短期政績服務,地方發債程序、發債意圖、資金用途和使用效果都需有程序監管。三是確保債權人收益的問題。地方政府具有強大的資源調動能力,發債成功相對可以得到保證。但能否按市場規律辦事,讓社會資本獲得其應得的收益權,一旦出現違約風險,如何保證地方不拿公共利益作交換,都需進一步的頂層設計。 這些待解問題,也為我們打開了地方行政改革的想象空間。地方治理體系越科學,其金融市場環境就越好,發債就越容易。在地方財政利益與改革捆綁到一起后,可以預期,地方改革的主動性將有所提高。就此而言,給地方自主發債的授權,也是對其進一步改革的催促。 本報特約評論員 徐立凡 |
相關閱讀:
- [ 05-22]中國式市政債能否為地方政府解圍?
- [ 05-22]地方債自發自還:樓市調控松動?
- [ 05-14]存款下降凸現中國資金格局生變
- [ 05-07]拯救樓市:代價比收益大
- [ 04-22]預算法修正案三審兩大亮點值得關注
- [ 03-17]新型城鎮化突破“錢從何來”瓶頸
- [ 03-11]中國改革同樣需要突破思維定式
- [ 02-27]三問廣州“土地依賴”何時休?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