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首次公開提及經濟發展的“新常態”。7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外人士座談會上提出,要適應經濟形勢“新常態”。8月4日至7日,《人民日報》連續四天在頭版刊登特別報道和評論員文章,解析“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 有分析認為,進入新常態,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各種矛盾和問題相互交織。經濟增速換擋回落、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這要求我們在宏觀調控上既堅持底線思維,保持“憂患心”;又堅持戰略思維,徹底擺脫“速度情結”和“換擋焦慮”,保持“平常心”。而保持這兩種心態,需要我們讀懂當下經濟發展形勢,把握好“新常態”的深刻含義。 經濟發展形勢的“新常態”,體現在發展速度調整至7.5%左右的中高速,經濟結構中讓消費代替投資成為拉動GDP的主要力量,發展動力上讓科技創新成為新的增長點,而且這種發展態勢將持續較長一段時期。隨之而來的,是居民收入整體提升,收入差距不斷縮小,消費能力逐漸提高,生活水平再上新臺階。 從2012年至今年上半年的發展速度來看,經濟形勢的“新常態”,已經逐漸成為事實,這意味著我國新的經濟改革方略已經落到實處,發展速度已經調整至更趨于理性的中高速。中高速發展的背后,是我們能夠以更低的發展成本,取得較高的增長速度,大大提升了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 經濟發展形勢的“新常態”,既適應新形勢,又滿足經濟改革需要,不僅意味著發展速度恰如其分,還伴隨著發展方式更加理智而高效帶來的產業結構優化。習近平總書記出訪拉美時,百度公司的互聯網信息服務落地巴西,不僅標志著我國的互聯網技術研發水平已進入世界領先行列,更表明以科技和服務為主的第三產業,已成為帶動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的排頭兵。 經濟發展形勢的“新常態”,不僅利于以經濟為核心的綜合國力的提升,更是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確保中華民族實現共同中國夢的歷史契機。一方面,隨著鐵腕反腐和作風建設的持續深入,公款吃喝、公務用車等三公消費難題已經得到強力遏制,財政負擔減輕,更多稅款實現“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讓更多公有資源服務百姓。另一方面,國家通過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讓經濟發展政策積極向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傾斜,促進就業,推動居民收入增加;打擊跨國企業對中國消費者的歧視性對待等方方面面的“大手筆”,為人民群眾打造健全公平的收入分配大環境。 有人用“不拘常例,不違常情”來概括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常態”的思想精髓。這種解析幫我們發現,打破束縛發展的條框和壁壘,將治國理政與造福人民作為改革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正是“新常態”繼承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精髓之所在。 |
相關閱讀:
- [ 09-02]為現代中國鍛造“堅強核心”
- [ 08-27]預算法修訂見證深化改革之艱
- [ 08-21]鄧小平配套改革思想與全面深化改革大業
- [ 08-21]全面深化改革是對鄧小平最好的紀念
- [ 08-19]真刀真槍改革才有出路
- [ 08-06]同頻共振,唱好改革大合唱
- [ 07-22]激發社會活力是深化改革根本指向
- [ 07-15]成大事者必善用“智囊”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