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價月餅不見了,豪華月餅縮水了,盒裝月餅改成散裝銷售 ……今年中秋節期間,全國大多數省份在節前發布了禁令,“加大查處力度”、“及時通報典型案例”、“零容忍”等成了禁令中出現的高頻詞。在公務消費減少、企事業單位訂單下降等因素影響下,多年來被質疑消費異化的月餅終于回歸正常了。 今年的中秋節與往年有所不同。比如大街上拎著各種包裝精美的月餅送禮的人少了;市場上動輒上千元的天價月餅少了;往年窩在酒店門口收購月餅券的“黃牛黨”也少了。有少就有多,市場上價格低廉的散裝月餅多了;因為價格親民,到飯店酒樓吃中秋團圓宴的市民多了。 種種可喜的變化,當然和中央的“八項規定”“六項禁令”以及“反四風”有著密切的關系,從一個側面展示了反腐成效。這種令行禁止、上行下效的良好風氣,直接促進了中秋節的回歸,讓中秋佳節離傳統更近,離百姓更近,離我們每個人心目中的親人團圓、親情團聚更近。這樣的中秋,也許會讓那些習慣了趁著節日大肆收禮送禮的人感到不適應,而月餅褪去近年來披上的奢侈化、土豪化、功利化、庸俗化的外衣,卻是絕大多數老百姓所歡迎的。 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本來和傳統的月餅一樣,雖然樸素卻格外動人,但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這個在百姓心目中重要性僅次于春節的節日,開始變得面目模糊起來。對一些官場或生意場上的人來說,他們在節日里首先考慮的不是親情、團圓這些節日本該有的主題,而是該給領導、主管部門送什么樣的禮物,送什么價位的月餅。受此影響,普通人到了中秋節,也只忙著互相攀比單位發的月餅值多少錢,發了多少過節費。 當我們沉浸在送禮、過節費、高檔月餅中無法自拔,自然也就沒人再顧得上關注中秋節本該有的傳統文化與內涵。就拿月餅來說,本來作為中秋佳節的專屬食品,月餅既是一種節日美食,同時也是傳統節日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但因為近年來各種天價月餅層出不窮,既加重了普通老百姓的經濟負擔,也容易在民間引發攀比奢靡之風,讓中秋節演變成了“月餅節”。 這顯然是對中秋節的一種異化,不僅僅損害了傳統文化,也讓節日變得越來越缺乏吸引力。現在隨著中央各項規定、要求的出臺,天價月餅難覓蹤影,月餅“黃牛黨”轉行,正是傳統中秋的回歸,也是良好社會風氣的回歸。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期盼著一個風清氣正的“新中秋”,一種純粹干凈的“真團圓”。也許從今年開始,這個期盼可以得到實現了,從此我們不用再攀比月餅的貴賤,過節費的多少,而只需關注天上的月亮,內心的親情。(福建日報) |
相關閱讀:
- [ 09-09]理性看待公務員中秋節不發福利
- [ 09-09]臺灣中秋節的“大同小異”
- [ 09-23]中秋節過完剩余月餅去了哪兒
- [ 09-18]安靜祥和是中秋節的題中之義
- [ 09-12]五仁月餅不是中秋節日里的“劣幣”
- [ 09-21]中秋節陷入偽文化尷尬
- [ 10-05]如此冷落中秋節
- [ 10-04]中秋節應繼承一種獨特的文化精神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